台 灣 陸 域 野 生 動 物 種 類 豐 富 , 哺 乳 類 約 80種 、 鳥 類 約 500種 、 爬 蟲 類 約 80種 、 兩 棲 類 37種 、 淡 水 魚 類 224種 , 蝴 蝶 約 400種 , 其 他 昆 蟲 類 則 達 19,000餘 種 ; 此 外 , 有 更 多 的 無 脊 椎 動 物 尚 待 調 查 鑑 定 。 過 去 十 幾 年 來 , 本 中 心 針 對 各 縣 市 的 野 生 動 物 進 行 系 統 性 的 調 查 , 並 進 行 特 稀 有 物 種 、 遺 傳 多 樣 性 、 外 來 物 種 及 與 生 態 工 程 相 關 之 調 查 、 研 究 及 應 用 , 逐 步 完 成 生 物 多 樣 性 保 育 相 關 工 作 。
研 究 成 果
(一)野 生 動 物 資 源 調 查完 成 台 灣 地 區 以 縣 市 為 單 位 的 哺 乳 類 、 鳥 類 、 爬 蟲 類 、 兩 棲 類 、 淡 水 魚 類 及 蝴 蝶 等 六 類 野 生 動 物 資 源 調 查 , 累 積 包 括 各 地 區 名 錄 、 分 布 、 生 態 習 性 等 各 項 調 查 資 料 超 過 120,000筆 。 並 蒐 集 製 作 乾 、 濕 式 標 本 典 藏 , 目 前 計 有 哺 乳 類 1,468件 , 鳥 類 約 4,892件 , 爬 蟲 類 約 360件 , 兩 棲 類 約 65件 , 淡 水 魚 類 約 140件 , 昆 蟲 約 7,450件 , 腹 足 類 約 750件 , 共 計 約 15,125件 , 可 供 各 界 學 術 研 究 及 分 類 比 對 。
(二)特 有 及 稀 有 物 種 研 究 調 查針 對 台 灣 蝙 蝠 類 、 台 灣 獼 猴 、 台 灣 黑 熊 、 白 鼻 心 、 台 灣 野 兔 、 石 虎 、 水 鹿 等 進 行 分 布 現 況 、 相 對 數 量 、 活 動 模 式 、 繁 殖 生 理 與 行 為 及 族 群 動 態 等 相 關 研 究 。 近 年 並 發 現 包 括 寬 耳 蝠 等 多 種 台 灣 新 種 與 新 紀 錄 種 蝙 蝠 。 完 成 黑 長 尾 雉 、 藪 鳥 、 猛 禽 類 、 台 灣 畫 眉 、 山 雀 類 等 特 有 鳥 種 的 生 態 學 研 究 , 以 及 稀 有 保 育 類 鳥 種 八 色 鳥 、 黑 面 琵 鷺 之 生 態 與 保 育 研 究 。 開 發 八 色 鳥 回 播 調 查 法 , 精 確 調 查 八 色 鳥 族 群 量 。 首 度 發 現 140年 來 白 耳 畫 眉 的 繁 殖 巢 位 , 提 升 台 灣 畫 眉 為 台 灣 特 有 種 鳥 類 。 進 行 兩 棲 爬 蟲 類 的 分 布 、 食 性 、 棲 地 特 徵 、 生 殖 與 繁 殖 習 性 研 究 及 族 群 數 量 調 查 、 監 測 及 經 營 管 理 方 法 , 包 括 金 線 蛙 、 諸 羅 樹 蛙 、 楚 南 氏 山 椒 魚 、 沿 岸 島 蜥 等 。 完 成 特 稀 有 魚 種 之 分 布 及 生 物 學 研 究 , 如 高 身 鏟 頜 魚 、 中 華 埔 里 爬 岩 鰍 、 台 灣 白 魚 等 , 並 建 立 河 川 特 有 及 原 生 種 魚 類 之 復 育 技 術 與 模 式 。 針 對 珠 光 鳳 蝶 、 曙 鳳 蝶 等 特 有 種 進 行 生 物 學 及 復 育 方 法 研 究 , 並 提 出 珠 光 鳳 蝶 保 育 策 略 。 進 行 蜻 蜓 及 水 生 、 陸 生 螢 火 蟲 生 物 學 基 礎 研 究 , 以 及 螢 火 蟲 資 源 調 查 及 復 育 工 作 。 積 極 進 行 高 山 湖 泊 底 棲 大 型 無 脊 椎 動 物 研 究 , 以 及 台 灣 陸 棲 性 蝸 牛 之 分 類 研 究 。
(三)遺 傳 多 樣 性 研 究 及 應 用進 行 野 生 動 物 遺 傳 物 質 蒐 集 保 存 及 分 類 研 究 , 目 前 已 完 成 條 紋 松 鼠 、 繡 眼 畫 眉 、 深 山 鶯 、 黃 胸 藪 眉、 台 灣 白 魚 、 高 身 魚固 魚、 台 灣 石 魚賓 之 遺 傳 多 樣 性 研 究 , 並 陸 續 蒐 集 及 保 存 其 他 稀 有 或 特 有 物 種 之 遺 傳 種 原 與 組 織 。
(四)外 來 入 侵 種 及 生 態 工 程 之 調 查 研 究積 極 進 行 魚 虎 、 多 線 南 蜥 、 河 殼 菜 蛤 、 八 哥 類 、 白 腰 鵲 鴝 等 之 調 查 、 監 測 及 防 治 方 法 研 究 , 並 建 立 風 險 評 估 系 統 。 另 進 行 生 態 工 程 相 關 物 種 之 生 活 史 調 查 及 施 工 前 後 之 監 測 工 作 。
(二)網 站 及 資 料 庫 建 置已 建 立 台 灣 野 生 動 物 資 源 調 查 及 外 來 入 侵 種 動 物 相 關 網 站 3個 :1.野 生 動 物 資 料 庫(http://twd.tesri.gov.tw/twd/), 目 前 已 有 120,000餘 筆 野 生 動 物 調 查 資 料 , 包 括 約 700種 近 3,000張 的 物 種 照 片 。2.外 來 入 侵 種 動 物 資 訊 網(http://www.tesri.gov.tw/content/animal/exotic_web/ ), 建 置 入 侵 台 灣 之 外 來 種 動 物 基 本 資 料 介 紹 及 新 聞 資 訊 。3.台 灣 外 來 種 與 放 生 物 種 資 料 庫(http://twd.tesri.gov.tw/exotic/ ), 建 置 台 灣 地 區 外 來 種 及 放 生 種 動 物 近 400種 基 本 資 料 。
未 來 發 展 重 點
(一)哺 乳 類將 加 強 蝙 蝠 類 之 地 理 分 布 模 式 及 超 音 波 資 料 之 建 置 與 運 用 , 以 及 遺 傳 多 樣 性 及 生 理 生 態 研 究 。 持 續 進 行 瀕 危 及 珍 貴 稀 有 食 肉 目 、 偶 蹄 目 的 調 查 、 保 育 復 育 及 生 態 需 求 之 研 究 , 以 及 探 討 松 鼠 科 動 物 之 系 統 分 類 學 。
(二)鳥 類加 強 八 色 鳥 之 生 物 學 、 生 態 學 、 空 間 分 布 及 與 人 類 活 動 關 係 研 究 , 以 及 棲 地 改 善 及 復 育 規 劃 。 進 行 山 雀 科 鳥 類 配 對 系 統 及 行 為 生 態 研 究 。 對 於 外 來 種 鳥 類 在 台 灣 之 適 應 性 與 對 台 灣 生 態 影 響 之 研 究 、 食 果 性 鳥 類 對 本 土 誘 鳥 植 物 利 用 與 監 測 研 究 等 議 題 也 將 優 先 納 入 研 究 。
(三)爬 蟲 類將 進 行 多 線 南 蜥 的 食 性 、 分 布 擴 散 、 生 態 影 響 及 防 治 評 估 等 入 侵 種 研 究 、 道 路 殺 手 效 應 對 爬 蟲 類 影 響 及 改 善 措 施 等 生 態 工 程 研 究 、 爬 蟲 類 親 代 照 顧 行 為 之 探 討 、 沿 岸 島 蜥 之 分 布 、 食 性 及 生 殖 生 物 學 等 研 究 。
(四)兩 棲 類將 進 行 合 歡 山 楚 南 氏 山 椒 魚 族 群 長 期 監 測 、 外 來 種 兩 棲 類 調 查 、 生 態 工 程 對 兩 棲 類 之 影 響 、 史 丹 吉 氏 小 雨 蛙 之 生 殖 生 態 學 研 究 等 。
(五)淡 水 魚 類著 重 於 特 有 、 珍 稀 、 瀕 絕 淡 水 魚 之 生 物 生 態 學 研 究 及 復 育 規 劃 , 建 立 台 灣 淡 水 魚 生 態 資 料 , 並 進 行 台 灣 石 魚賓 遺 傳 多 樣 性 研 究 。
(六)昆 蟲 類進 行 珍 貴 稀 有 昆 蟲 之 生 物 生 態 學 研 究 、 應 用 地 理 資 訊 系 統 於 昆 蟲 資 源 的 保 育 、 台 灣 螢 火 蟲 、 蜻 蜓 與 豆 娘 分 類 學 與 保 育 生 物 學 研 究 、 無 霸 勾 蜓 及 泰 雅 晏 蜓 等 稀 有 物 種 生 活 史 與 棲 地 利 用 研 究 並 協 助 社 區 進 行 蝴 蝶 、 蜻 蜓 、 豆 娘 、 螢 火 蟲 及 甲 蟲 類 之 生 態 復 育 。
(七)無 脊 椎 動 物進 行 台 灣 陸 生 蝸 牛 資 源 現 況 調 查 、 台 灣 陸 生 蝸 牛 親 緣 關 係 及 保 育 研 究 、 河 殼 菜 蛤 與 其 他 外 來 種 蝸 牛 危 害 與 防 治 研 究 等 。
哺乳類台 灣 陸 棲 哺 乳 類 野 生 動 物 據 調 查 約 有 8 目 20 科 80 種 。 其 中 49 種 為 台 灣 特 有 種 及 特 有 亞 種 , 例 如 台 灣 獼 猴 、 穿 山 甲 、 山 羌 、 白 鼻 心 等 都 是 其 中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特 有 種 或 特 有 亞 種 。 近 年 來 , 由 於 人 口 快 速 成 長 和 土 地 持 續 開 發 , 已 使 野 生 動 物 的 棲 息 環 境 遭 受 劇 烈 改 變 , 嚴 重 威 脅 牠 們 的 生 存 , 且 大 部 分 哺 乳 類 因 長 久 以 來 民 間 相 信 具 有 療 補 功 效 , 其 皮 毛 、 器 官 及 體 肉 都 成 為 國 人 利 用 的 對 象 , 造 成 強 大 的 獵 捕 壓 力 , 使 族 群 數 量 日 漸 減 少 , 其 中 如 梅 花 鹿 、 台 灣 雲 豹 、 水 獺 、 狐 蝠 、 台 灣 黑 熊 、石虎等 甚 至 已 絕 種 或 瀕 臨 絕 種 。 本 中 心 成 立 後, 即 針 對 台 灣 哺 乳 類 動 物 , 特 別 是 特 有 種 類 及 瀕 臨 絕 種 物 種 的 分 布 、 族 群 數 量 、 生 殖 、 食 性 、 棲 息 環 境 等 生 物 特 性 與 保 育 方 法 進 行 研 究 , 並 極 力 蒐 集 整 理 本 土 特 有 哺 乳 動 物 以 往 的 研 究 、 觀 察 資 料 , 除 供 研 究 工 作 參 考 外 , 更 主 動 對 外 提 供 諮 詢 及 技 術 服 務 , 增 加 國 人 對 野 生 動 物 的 瞭 解 , 以 提 昇 國 人 保 育 野 生 動 物 的 風 氣 , 使 保 育 工 作 能 順 利 推 展 。 鳥類台 灣 野 生 鳥 類 據 調 查 約 有 500 種 , 其 中 在 台 灣 留 棲 繁 殖 的 鳥 類 約 有 130 種 , 包 括 特 有 種23 種 , 如 黑 長 尾 雉、 藍 腹 鷴 、 金 翼 白 眉 、 白 耳 畫 眉 、 藪 鳥 、 烏 頭 翁 等 均 屬 之, 及 特 有 亞 種 55 種 如 鳳 頭 蒼 鷹 、 竹 雞、 白 頭 翁 、 岩 鷚 、 小 剪 尾 、 鉛 色 水 鶇 及樹 鵲 等 均 屬 之 。
就 台 灣 本 島 的 鳥 種 數 量 而 言 , 本 島 特 有 種 及 特 有 亞 種 鳥 類 的 比 例 相 當 高 , 這 充 分 表 現 出 島 嶼 鳥 相 的 特 性 。 台 灣 地 區 本 土 鳥 類 的 調 查 研 究 於 近 2 0 年 來 已 有 明 顯 進 展 , 但 在 面 臨 當 今 全 球 環 境 變 遷 迅 速 及 生 物 多 樣 性 危 機 日 漸 嚴 峻 的 挑 戰 下 , 台 灣 地 區 鳥 類 資 料 的 完 整 性 仍 亟 待 加 強 。 另 外 , 由 於 山 坡 地 過 度 開 發 , 使 鳥 類 的 棲 息 地 受 到 改 變 及 破 壞 , 加 上 國 人 常 盲 目 進 行 「 放 生 」 、 捕 捉 及 飼 養 等 活 動 , 更 使 台 灣 野 生 鳥 類 的 生 存 受 到 莫 大 的 威 脅 。
本 中 心 目 前 已 完 成 一 次 台 灣 全 島 及 金 門 、 馬 祖 及 澎 湖 地 區 的 鳥 類 資 源 調 查 , 現 階 段 除 繼 續 補 強 特 定 區 域 鳥 類 資 源 調 查 外 , 同 時 亦 從 事 燕 雀 目 鳥 類 繁 殖 習 性 調 查 , 並 嘗 試 規 劃 及 推 動 台 灣 地 區 繁 殖 鳥 類 的 長 期 監 測 。 此 外 , 也 針 對 特 有 種 藪 鳥(Liocichla steeri)進 行 其 鳴 唱 行 為 研 究 , 稀 有 鳥 種 八 色 鳥(Pitta nympha)的 長 期 保 育 生 物 學 研 究 , 亦 是 當 前 研 究 重 點 之 一 。 另 為 探 討 外 來 鳥 種 在 台 灣 的 現 況 與 潛 在 生 態 影 響 , 本 中 心 目 前 除 針 對 白 腰 鵲 鴝(Copsychus malabaricus)進 行 分 布 調 查 及 處 理 對 策 研 究 外 , 亦 對 外 來 物 種 管 理 提 出 建 議 。 重 大 開 發 工 程 對 生 態 影 響 甚 劇 , 本 中 心 目 前 也 執 行 湖 山 水 庫 生 態 保 育 措 施 的 調 查 研 究 與 規 劃 工 作 , 藉 由 此 類 重 大 工 程 開 發 案 , 可 瞭 解 其 未 被 突 顯 的 外 部 生 態 成 本 , 同 時 探 討 此 類 工 程 在 無 法 避 免 施 作 時 , 如 何 進 行 生 態 補 償 。爬蟲類
爬蟲類台 灣 陸 生 爬 蟲 類 可 分 為 龜 鱉 類 、 蛇 類 、 蜥 蜴 類 等 三 大 類 。 其 中 鱉 類 僅 有 1 屬 1 種 。 陸 生 龜 類 則 有 2 科 5 屬 5 種 , 分 別 為 斑 龜 、 柴 棺 龜 、 金 龜 、與 食 蛇 龜 與 外 來 種 紅 耳 泥 龜。 蛇 類 約 4 科 31 屬 45 種 , 其 中 特 有 種 7 種 , 例 如 斯 文 豪 氏 遊 蛇 、 台 灣 鈍 頭 蛇 、 標 蛇 、 金 絲 蛇 等 。 蜥 蜴 類 則 約 有 5 科 13 屬 34 種 , 例 如 台 灣 蛇 蜥 、斯 文 豪 氏 攀 蜥、 蓬 萊 草 蜥 等 均 為 特 有 種 。 社 會 大 眾 長 久 以 來 漠 視 甚 至 敵 視 這 類 動 物 的 存 在 , 且 對 爬 蟲 類 的 瞭 解 與 研 究 大 多 限 於 經 濟 利 用 方 面 , 而 對 牠 們 的 生 態 資 料 所 知 極 為 有 限 。 因 此 , 本 中 心 目 前 正 規 劃 進 行 台 灣 爬 蟲 類 之 生 態 、 棲 息 環 境 及 面 臨 危 機 等 調 查 研 究 , 以 建 立 完 整 的 資 料 庫 , 喚 起 社 會 大 眾 對 爬 蟲 類 動 物 的 瞭 解 與 關 心 。 魚類據 調 查 及 文 獻 記 載 , 約 有 224 種 淡 水 魚 〈 含 河 口 魚 類 〉,分 布 在 台 灣 各 溪 流 及 其 他,如: 水 庫 、 湖 泊 、水 壩 等 淡 水 水 域 。其 中 30 餘 種 為 特 有 種,例 如 櫻 花 鉤 吻 鮭 、 高 身 鏟 頜 魚 、 埔 里 中 華 爬 岩 鰍 、 台 灣 馬 口 魚、 台 灣 石 、 粗 首 魚 、 明 潭 吻 虎 等 , 為 較 具 代 表 性 的 特 有 魚 種 。 自 古 以 來 , 河 川 魚 類 即 與 我 們 的 生 活 息 息 相 關 , 惟 以 往 社 會 大 眾 普 遍 對 溪 流 資 源 的 瞭 解 及 重 視 均 不 夠 , 近 年 來 更 由 於 非 法 以 電 魚、 毒 魚 、 炸魚 等 方 式 濫 捕 、 河 川 污 染 及 興 建 水 壩 、 攔 砂 壩 , 造 成 魚 群 分 布 阻 隔 等 問 題 , 使 河 川 魚 類 的 數 量 、 種 類 急 遽 銳 減 , 據 調 查 已 有 20 種 以 上 瀕 臨 絕 種 或 已 經 絕 種 , 如 櫻 花 鉤 吻 鮭 、 台 灣 、 青 魚、台 灣 白 魚 等 在 野 外 河 川 已 不 易 見 到 。
本 中 心 目 前 正 進 行 台 灣 淡 水 魚 類 資 源 之 調 查 研 究 , 並 將 建 立 特 有 及 原 生 種 魚 類 之 復 育 技 術 與 模 式 , 積 極 的 落 實 河 川 生 態 保 育 工 作 , 期 使 台 灣 珍 貴 的 河 川 魚 類 資 源 生 生 不 息 , 為 吾 人 永 續 利 用 。 兩棲類台 灣 兩 棲 類 野 生 動 物 據 文 獻 記 錄 , 目 前 已 有 2 目 6 科 37 種 。 其 中 屬 於 有 尾 目 的 山 椒 魚 乃 是 冰 河 時 期 留 下 來 的 孑 遺 生 物 , 且 皆 為 台 灣 特 有 種 ; 無 尾 目 蛙 類 中 , 台 灣 特 有 種 共 有 9 種 , 分 別 為 翡 翠 樹 蛙 、 莫 氏 樹 蛙 、 褐 樹 蛙 、 面 天 樹 蛙 、 台 北 樹 蛙 、 橙 腹 樹 蛙、 諸 羅 樹 蛙 及 盤 谷 蟾 蜍。 以 往 兩 棲 類 在 台 灣 民 眾 生 活 中 占 有 相 當 重 要 地 位 , 蛙 鳴 是 夜 空 不 可 或 缺 的 天 籟 , 釣 蛙 更 是 童 年 往 事 中 甜 蜜 的 回 憶 , 而 田 雞 ( 虎 皮 蛙 ) 也 是 台 灣 常 用 的 醫 學 實 驗 及 食 用 蛙 種 。 今 日 , 台 灣 的 兩 棲 類 已 較 從 前 大 幅 減 少 , 。 目 前 本 中 心 最 主 要 的 工 作 為 調 查 台 灣 兩 棲 類 動 物 的 分 布 及 其 生 存 棲 地 。 尤 其 著 重 在 特 有 物 種 資 料 的 蒐 集 , 同 時 也 記 錄 兩 棲 類 生 殖 、 生 態 等 習 性 , 以 建 立 兩 棲 類 動 物 經 營 管 理 模 式 , 並 且 提 供 保 護 區 的 劃 定 及 保 育 策 略 制 定 之 參 考 昆蟲類台 灣 的 昆 蟲 相 十 分 豐 富 , 約 有 45,000 到 200,000 種 , 已 登 經 命 名 者 約 18,000 種 。 昆 蟲 無 論 在 經 濟 、 生 態 、 教 育 、 文 學 、 藝 術 及 娛 樂 等 各 方 面 , 對 人 類 均 有 莫 大 貢 獻 , 世 界 各 國 在 研 究 及 保 育 工 作 上 無 不 積 極 推 動 。 例 如 英 國 , 全 境 雖 僅 60 餘 種 蝶 類 , 但 對 其 個 體 生 態 學 研 究 頗 為 詳 細 , 尤 其 在 1960 年 代 中 期 以 來 , 已 繪 出 全 國 性 及 地 區 性 的 蝶 類 分 布 圖 , 建 立 良 好 的 監 測 基 礎 , 並 立 法 保 護 4 種 蝶 類 。 而 日 本 自 1932 年 迄 今 , 已 有 33 種 昆 蟲 被 列 為「 文 化 財 產 保 護 法 」 之 「 天 然 紀 念 物 」 , 並 對 4 種 蟬 類 及 10 處 螢 火 蟲 發 生 地 設 置 保 護 區 全 面 保 護 。 近 年 來 , 由 於 棲 地 環 境 變 化 及 商 業 化 捕 捉 結 果 , 台 灣 昆 蟲 ( 尤 其 是 蝴 蝶 ) 之 數 量 及 種 類 已 日 漸 縮 減 , 以 往 聞 名 的 蝶 類 亦 多 不 復 見 。 「 野 生 動 物 保 育 法 」 公 佈 後 , 農 委 會 已 把 寬 尾 鳳 蝶 、 曙 鳳 蝶 、 珠 光 鳳 蝶 、 黃 裳 鳳 蝶 、 大 紫 蛺 蝶 、 台 灣 爺 蟬 、 渡 邊 氏 長 吻 白 臘 蟲 、 無 霸 勾 蜒、 妖 艷 吉 丁 蟲 、 虹 彩 叩 頭 蟲 、 台 灣 長 臂 金 龜 、台 灣 大 鍬 形 蟲 、 長 角 大 鍬 形 蟲 、 霧 社 血 斑 天 牛 、 台 灣 擬 食 蝸 步 行 蟲 、 蘭 嶼 大 葉 螽 蟴 、 津 田 氏 大 頭 竹 節 蟲 等 18 種 昆 蟲 列 為 保 育 類 野 生 動 物 , 立 法 加 以 保 護 。 本 中 心 今 後 研 究 方 向 除 進 行 昆 蟲 資 源 調 查 外 , 並 針 對 珠 光 鳳 蝶 等 特 有 種 進 行 生 物 學 及 復 育 方 法 之 研 究 。無脊椎動物-蜻蜓、豆娘與陸生螺貝類
無脊椎動物-蜻蜓、豆娘與陸生螺貝類
已進行台灣高山湖沼水生大型無脊椎動物資源調查、台灣蜻蛉目昆蟲資源調查、台灣陸生蝸牛資源現況調查、台灣陸生蝸牛親緣關係及保育研究、河殼菜蛤等外來種蝸牛危害與防治研究等 。
蜻蛉與陸生螺貝類研究室室簡介-
台灣蘊藏豐富的生物資源,無脊椎動物更以龐雜的種類數,以及豐富的數量,構成動物相中非常顯要位置。由於種類繁多,目前本研究室以軟體動物及蜻蜓、豆娘等水生大型無脊椎動物為研究重點。軟體動物門在動物界中為僅次於節肢動物門的第二大門。由於大多數的軟體動物具有碳酸鈣組成的貝殼,故此類動物就被稱之為貝類。目前全世界之現生種與化石種的軟體動物合計約有11萬多種,其中已被命名的現生種陸生蝸牛約有112科35,000種,蛞蝓約有13科500多種,半蛞蝓約有10科1,000多種。台灣目前已紀錄的軟體動物約有273 科3,615 種,其中已紀錄陸生蝸牛約有6目33科280種(包括亞種),其中以柄眼目蝸牛為最多,約有22科187種。因台灣屬海島型國家,在這天然的障壁下,使其擁有比例相當高的特有種,其中約有192種蝸牛為台灣特有種,特有種比例約佔72%。在台灣的蝸牛中,以煙管蝸牛科種類最多,約有9屬54種,其次為扁蝸牛科、南亞蝸牛科及鱉甲蝸牛科等。此外,生活在台灣淡水域的淡水螺貝類約有17科32屬65種。其中腹足綱約有12科24屬55種,如田螺、福壽螺、石蜑螺、川蜷與椎實螺等,而雙殼綱則有5科8屬10種,如台灣蜆、田蚌與河殼菜蛤等。由於一般民眾長久以來漠視這類動物的存在,且此類動物常為寄生蟲的中間宿主而被排斥,造成對陸生螺貝類的瞭解與研究大多限於經濟危害方面,對牠們的生態資料所知極為有限。因此,本中心目前正規劃進行台灣陸生螺貝類之生態、棲息環境及面臨危機等調查研究,以建立完整的資料庫,喚起社會大眾對陸生螺貝類的瞭解與關心。最後,根據目前的調查紀錄,台灣產蜻蜓與豆娘約14科155種,其中包括台灣才有的特有種蜻蜓與豆娘,如中華珈蟌、台灣弓蜓、泰雅晏蜓、高砂蜻蜓等,特有種比例約佔台灣蜻蜓與豆娘總數的六分之一,在世界蜻蜓與豆娘多樣性的保育上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本中心正規劃進行台灣蜻蛉目昆蟲與陸生蝸牛的資源現況調查,探討其分佈現況、棲息環境,以及目前面臨的危機等。希望能建立完整的資料庫,喚起社會大眾對無脊椎動物的瞭解與關心。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駝鳥園
古坑鄉【駝鳥園】 古坑鄉駝鳥園的駝鳥,為非洲黑駝鳥種,比野生品種的體型矮小,卻具有較高品質的羽毛。一隻駝鳥每年平均可孵化20至30隻左右的雛鳥,一顆駝鳥蛋重約一公斤半,相當於30個雞蛋,而一隻駝鳥飼養一年可成長至120公斤左右的大小,高度約二點五公尺。 古坑鄉駝鳥園除了駝鳥飼養、買賣、肉品製作之外,開放參觀的形式更兼具教育與娛樂功能,不失為一項自然教材的生活樣本。
中名:
鴕鳥
英名:
Ostrich
學名:
Struthio camelus
俗名:
館區:
非洲動物區
分類:
鳥綱 Class Avia鴕形目 Order Struthioniformes鴕鳥科 Family Ostrich
保育:
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體型:
高度:2,000-2,500mm;體重:雄性100-130kg、雌性90-110kg,雄性略大於雌性;跗蹠骨長450cm。
形態:
大形走禽。頭部、頸部上三分之二無毛,身體兩側及大腿裸露,雄性頸部的皮膚為淡粉紅色或淡藍色,羽毛的顏色以黑白色為主。雌性及未成年的個體羽毛為棕灰色。腳具2趾。卵重量約1,100-1,900g,顏色像白色的冰淇淋,孵化期約42天。
分布:
非洲沙哈拉沙漠南部及非洲南部,東至阿拉伯地區。
食性:
以植物的花、葉、種子、草為主。本園餵食粒狀料、苜蓿草粒、種雞料、兔料、幼犬料、成犬料、貝殼粉、益肥王、維生素E、礦力素、萵苣、胡蘿蔔、種鴕料。
解說:
1.鴕鳥是世界上最高、最重、蛋最大、跑得最快、眼睛最大的鳥類,但是鴕鳥蛋與成鳥的大小比例是鳥類中最小的。2.鴕鳥通常單獨活動,棲息於半沙漠或草原地區。3.鴕鳥腳僅具第三、四趾,其餘都退化,內側的腳趾比外側的腳趾長,便於奔跑,時速可達50公里。遇到危險時,腳可強有力的向前踢。
中名:
鴕鳥
英名:
Ostrich
學名:
Struthio camelus
俗名:
館區:
非洲動物區
分類:
鳥綱 Class Avia鴕形目 Order Struthioniformes鴕鳥科 Family Ostrich
保育:
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體型:
高度:2,000-2,500mm;體重:雄性100-130kg、雌性90-110kg,雄性略大於雌性;跗蹠骨長450cm。
形態:
大形走禽。頭部、頸部上三分之二無毛,身體兩側及大腿裸露,雄性頸部的皮膚為淡粉紅色或淡藍色,羽毛的顏色以黑白色為主。雌性及未成年的個體羽毛為棕灰色。腳具2趾。卵重量約1,100-1,900g,顏色像白色的冰淇淋,孵化期約42天。
分布:
非洲沙哈拉沙漠南部及非洲南部,東至阿拉伯地區。
食性:
以植物的花、葉、種子、草為主。本園餵食粒狀料、苜蓿草粒、種雞料、兔料、幼犬料、成犬料、貝殼粉、益肥王、維生素E、礦力素、萵苣、胡蘿蔔、種鴕料。
解說:
1.鴕鳥是世界上最高、最重、蛋最大、跑得最快、眼睛最大的鳥類,但是鴕鳥蛋與成鳥的大小比例是鳥類中最小的。2.鴕鳥通常單獨活動,棲息於半沙漠或草原地區。3.鴕鳥腳僅具第三、四趾,其餘都退化,內側的腳趾比外側的腳趾長,便於奔跑,時速可達50公里。遇到危險時,腳可強有力的向前踢。
兔子的食物
兔子的主食:
兔子的主食是乾草和飼料。兔子原本是以吃草和樹葉為生的草食性動物,所以就算只吃草也無妨。只是在家裡面生活的兔子要攝取到必要的營養有困難,所以以飼料來補及不足的養分,一隻兔子所需要的飼料和體重是相關的,一天僅需兔子的體重的4%重量即可,但是兔子愛吃飼料是多過於乾草的,卻不可以因此而只餵食飼料,否則會造成尿蛋白過高或者是過胖的現象。點心只在特別的時候餵食:
以營養來說只要餵食飼料和乾草就夠了,但是點心和副食對兔子來說是非常美味的東西,所以可以用來獎勵或者是在兔子生病的時候餵食鼓勵,一般時間最好不要給予。點心和副食大多都是高熱量的食物,吃過多會導致生病或者肥胖,餵食的量也僅可以是主食的一成以內,餵食當日也得減少飼料的量。絕對不可以當成主實或者太常給兔子食用,否則會養成他飲食不均衡的壞習慣。
好奇心旺盛的兔子,幾乎餵食什麼東西他就會去嚐試。一但他嘗到美味的食物,他就會以可愛的樣子去撒嬌索求,有不少飼主因為央不起請求就會餵食。
可是糖分或脂肪多的點心,以及有調味的食物,對身體都是有害無益的。給兔子吃他愛吃的東西並不見得就是正確該給他的食物,也並不是一味的去順著他的意這樣就是所謂的愛,反而是對兔子的生命埋下了不定時炸彈,會縮短兔子的性命。
牧草的重要性:
相信有概念的都應該知道,應該給予兔子無限量的乾草,一但飼料吃完了只要您給他一天需要的量,就算他餓了也可以用牧草來填補肚子的空洞,想想看大象也是草食性動物,體型那麼樣大依然每天也只要靠草來生活,所以是不需要擔心的。
牧草不緊可以讓兔子磨牙,還可以提供兔子所需要的熱量,並可以預防疾病。
多種牧草不同的特色和功效:
1.提摩西草:十月下旬入關最鮮頂級二割牧草,幾乎都是草葉,色濃葉軟味香,好評不斷!
2.紫花苜蓿草:蛋白質及鈣質高,補充營養的最佳用草 ,但因葉片易碎特性,草屑較多。
3.葛蘭草:俗稱小提摩西草,很適合過胖及尿蛋白過高的鼠兔食用。
4.百慕達草:俗稱減肥草,很適合過胖及尿蛋白過高的鼠兔維持良好體型食用。
5.澳洲甜燕麥:味香甜,適口性極佳,挑嘴兔可試試。
6.美國燕麥:帶有淡淡的奶油香,挑嘴的兔兔可以嚐試。
7.狼尾草:莖甜度可達8~10%,葉部養份高,嫩莖芽嗜口性極佳。(現採鮮草)
其中,苜蓿草為大部分飼料的主體牧草,是幼兔和老兔以及懷孕時的兔子非常需要的牧草。葛蘭草可以減少兔子的尿蛋白指數,是非常建康的牧草。百慕達草是給馬匹吃的草,可以幫助鼠兔維持良好的體型。牧草種類很多,每一種草也有他的特色和不同的功效。建議是給兔子每一種都嚐試,這樣可以擷取各種草所有的不同營養和功效,如果挑食的兔兔可以嘗試把它比較不愛的草混在她愛的草內,一開始兔兔會把不愛的草挑出來,但是時間久了自然就會把不愛的草也吃掉,百慕達草相較起來適口性較差,卻是非常建康的草。
兔兔不能吃的食物千萬注意歐Green beans 青豆White and red potatoes 馬鈴薯(紅皮的/白皮的都一樣不要給)Beets 甜菜Fresh corn 生玉米Fresh peas 生豆
Sweet potato 地瓜Cassava 樹薯Bamboo shoots 竹筍Maize 蜀黍Lima beans 青豆Millet 小米Bracken fern 歐州厥Tea leaves 茶葉Coffee plants 咖啡植株
Rhubarb leaves 大黃葉Raw lima, kidney or soy beans 小米/黃豆Onions 洋蔥Citrus peels 柑橘皮
Whole seeds 有種子類Nuts 堅果類Grains 穀類Dried corn 乾燥玉米Dried peas 乾燥豆
兔子要不要喝水?
兔子不喝水? 兔子與人和其他動物一樣沒有空氣、食物、水三大要素是無法生存的
飲水幫助兔子體內進行代謝,只不過兔子排尿機制屬濃縮性,
所以兔子需要的水比其他動物少,並非是兔子不喝水! 兔子喝水會死? 水是兔子的必需品,正常的飲用乾淨的水並不會致命!
應是喝到不乾淨的水才拉肚子甚至因發炎腹瀉而陣亡!請給兔子喝乾淨的水
例:煮過的開水(不是熱水喔)、純水、蒸餾水、礦泉水,勿給兔子喝自來水
要保持水壺或水盆和水的乾淨,最好每天清洗並換水! 兔子喝水會長很大? 只要是生命就會成長變大,不會變大表示停止生命跡象,兔子不是因喝水而變成巨兔
兔子長大後的體型大小與兔子本身的品種及遺傳基因有關,
請勿相信迷你兔喝水會變大兔子的謠言! 要限制兔子飲水? 一般惡質商人為了賣“假迷你兔”故意不給兔子喝水,兔子沒水喝會因口渴而不吃飼料
不吃不喝的兔子當然長得慢、長得很迷你,事實上根本營養不良,等你買回家給兔子喝水
兔子因為過度口渴而飲水過量,然後一命嗚呼,大家就認定是要限制兔子喝水!其實,
正確的飼養之下,兔子自己會控制,不渴也不會去猛喝水!而且,
因季節與食性不同會有不同的飲水量,例如:冬天喝得比夏天少
(夏天氣溫高、燥熱易渴,人類不也是如此!)飼料吃得多,水也就喝多,因為飼料乾
吃多當然口渴,渴了當然喝水!
兔子的主食是乾草和飼料。兔子原本是以吃草和樹葉為生的草食性動物,所以就算只吃草也無妨。只是在家裡面生活的兔子要攝取到必要的營養有困難,所以以飼料來補及不足的養分,一隻兔子所需要的飼料和體重是相關的,一天僅需兔子的體重的4%重量即可,但是兔子愛吃飼料是多過於乾草的,卻不可以因此而只餵食飼料,否則會造成尿蛋白過高或者是過胖的現象。點心只在特別的時候餵食:
以營養來說只要餵食飼料和乾草就夠了,但是點心和副食對兔子來說是非常美味的東西,所以可以用來獎勵或者是在兔子生病的時候餵食鼓勵,一般時間最好不要給予。點心和副食大多都是高熱量的食物,吃過多會導致生病或者肥胖,餵食的量也僅可以是主食的一成以內,餵食當日也得減少飼料的量。絕對不可以當成主實或者太常給兔子食用,否則會養成他飲食不均衡的壞習慣。
好奇心旺盛的兔子,幾乎餵食什麼東西他就會去嚐試。一但他嘗到美味的食物,他就會以可愛的樣子去撒嬌索求,有不少飼主因為央不起請求就會餵食。
可是糖分或脂肪多的點心,以及有調味的食物,對身體都是有害無益的。給兔子吃他愛吃的東西並不見得就是正確該給他的食物,也並不是一味的去順著他的意這樣就是所謂的愛,反而是對兔子的生命埋下了不定時炸彈,會縮短兔子的性命。
牧草的重要性:
相信有概念的都應該知道,應該給予兔子無限量的乾草,一但飼料吃完了只要您給他一天需要的量,就算他餓了也可以用牧草來填補肚子的空洞,想想看大象也是草食性動物,體型那麼樣大依然每天也只要靠草來生活,所以是不需要擔心的。
牧草不緊可以讓兔子磨牙,還可以提供兔子所需要的熱量,並可以預防疾病。
多種牧草不同的特色和功效:
1.提摩西草:十月下旬入關最鮮頂級二割牧草,幾乎都是草葉,色濃葉軟味香,好評不斷!
2.紫花苜蓿草:蛋白質及鈣質高,補充營養的最佳用草 ,但因葉片易碎特性,草屑較多。
3.葛蘭草:俗稱小提摩西草,很適合過胖及尿蛋白過高的鼠兔食用。
4.百慕達草:俗稱減肥草,很適合過胖及尿蛋白過高的鼠兔維持良好體型食用。
5.澳洲甜燕麥:味香甜,適口性極佳,挑嘴兔可試試。
6.美國燕麥:帶有淡淡的奶油香,挑嘴的兔兔可以嚐試。
7.狼尾草:莖甜度可達8~10%,葉部養份高,嫩莖芽嗜口性極佳。(現採鮮草)
其中,苜蓿草為大部分飼料的主體牧草,是幼兔和老兔以及懷孕時的兔子非常需要的牧草。葛蘭草可以減少兔子的尿蛋白指數,是非常建康的牧草。百慕達草是給馬匹吃的草,可以幫助鼠兔維持良好的體型。牧草種類很多,每一種草也有他的特色和不同的功效。建議是給兔子每一種都嚐試,這樣可以擷取各種草所有的不同營養和功效,如果挑食的兔兔可以嘗試把它比較不愛的草混在她愛的草內,一開始兔兔會把不愛的草挑出來,但是時間久了自然就會把不愛的草也吃掉,百慕達草相較起來適口性較差,卻是非常建康的草。
兔兔不能吃的食物千萬注意歐Green beans 青豆White and red potatoes 馬鈴薯(紅皮的/白皮的都一樣不要給)Beets 甜菜Fresh corn 生玉米Fresh peas 生豆
Sweet potato 地瓜Cassava 樹薯Bamboo shoots 竹筍Maize 蜀黍Lima beans 青豆Millet 小米Bracken fern 歐州厥Tea leaves 茶葉Coffee plants 咖啡植株
Rhubarb leaves 大黃葉Raw lima, kidney or soy beans 小米/黃豆Onions 洋蔥Citrus peels 柑橘皮
Whole seeds 有種子類Nuts 堅果類Grains 穀類Dried corn 乾燥玉米Dried peas 乾燥豆
兔子要不要喝水?
兔子不喝水? 兔子與人和其他動物一樣沒有空氣、食物、水三大要素是無法生存的
飲水幫助兔子體內進行代謝,只不過兔子排尿機制屬濃縮性,
所以兔子需要的水比其他動物少,並非是兔子不喝水! 兔子喝水會死? 水是兔子的必需品,正常的飲用乾淨的水並不會致命!
應是喝到不乾淨的水才拉肚子甚至因發炎腹瀉而陣亡!請給兔子喝乾淨的水
例:煮過的開水(不是熱水喔)、純水、蒸餾水、礦泉水,勿給兔子喝自來水
要保持水壺或水盆和水的乾淨,最好每天清洗並換水! 兔子喝水會長很大? 只要是生命就會成長變大,不會變大表示停止生命跡象,兔子不是因喝水而變成巨兔
兔子長大後的體型大小與兔子本身的品種及遺傳基因有關,
請勿相信迷你兔喝水會變大兔子的謠言! 要限制兔子飲水? 一般惡質商人為了賣“假迷你兔”故意不給兔子喝水,兔子沒水喝會因口渴而不吃飼料
不吃不喝的兔子當然長得慢、長得很迷你,事實上根本營養不良,等你買回家給兔子喝水
兔子因為過度口渴而飲水過量,然後一命嗚呼,大家就認定是要限制兔子喝水!其實,
正確的飼養之下,兔子自己會控制,不渴也不會去猛喝水!而且,
因季節與食性不同會有不同的飲水量,例如:冬天喝得比夏天少
(夏天氣溫高、燥熱易渴,人類不也是如此!)飼料吃得多,水也就喝多,因為飼料乾
吃多當然口渴,渴了當然喝水!
龜是目前海洋生物保育的明星,但現存的種類並不多,僅7種或8種,但大多數種類已屬瀕危物種。在台灣附近海域可發現的5種海龜,都是屬於各大洋廣泛性分布的種類。 海龜屬爬行動物,在演化歷史上的起源甚早,依據已知的化石的證據,約在1億1千萬年前就已經有與現存種類極相似的種類,出現在這個地球上。近百年來,海龜面臨了它從生存以來最大的危機-即人為的漁業捕撈與意外混獲;此外,海龜產卵場、攝食場等重要棲息地亦受到海岸土地開發、開採海沙、海洋環
境汙染等而遭受被破壞。在18及19世紀時,海洋中的海龜數量極多,但在短短的一、兩百年之間,野生族群減少到瀕臨絕滅的程度,其棲地也受到日趨嚴重的破壞並快速消失中。 目前現存的海龜種類計有7種,分別是綠蠵龜、赤蠵龜、欖蠵龜、肯氏海龜、玳瑁、革龜及平背海龜;部分專家亦建議將東太平洋海域所特有的「黑海龜」列為第8種海龜,但因在分類學上的爭議性很大,至今仍未定位。現今,這7種海龜中以綠蠵龜數量為最多,其分布範圍也最廣。除了分布在澳洲附近海域的平背海龜外,其餘的海龜種類皆已被列為「瀕危」的等級,現在若無採取適當的保育措施,在未來幾十年內將有絕種的危機。 過去由台灣北部沿著東部部海岸到南部,一直到多數的離島,除了西部海岸潮差過大,有沙灘的地方,大多曾有海龜上岸產卵。但因為過去長期過度的捕捉利用,如剝製成海龜標本及利用龜肉加工,加上許多重要產卵地也因為各種不當的人工設施(如防波堤、港口、臨海道路等)而遭受破壞。如今大部分的產卵地已在最近的幾十年內快速消失,少數僅存的海龜產卵地,每年上岸產卵的母龜數量也是寥寥可數,已不復當年。
澤蛙(赤蛙科)
英名:Paddy Frog,Rice Frog
學名:Rana limnocharis limnocharis
特徵:本種屬中型蛙,台灣北部族群體型較小,約3~4公分,南部之族群可達 6 公分, 是低海拔中分佈最為普遍者。身體背面具有許多排列不規則的短棒狀突起, 眼眶之間有一「 V 」字形花紋。澤蛙體色變化很大,從橙色、褐色到綠色都有,而且背上花紋各式各樣,有些個體甚至有金色的背中線。
習性:本種繁殖季從3月到9月,每到黃昏,大群的澤蛙就開始聚集於水池旁大聲鳴叫,聲音很大,叫聲有二種,一為二聲連在一起的「咕古──咕古──」,另一為數十聲連續的「嘓、嘓、嘓……」,後者為田野中較常聽到的聲音,卵塊成片漂浮於水面,亦可能在稻叢中或溼土上,卵粒咖啡色,外裹著透明膠質。澤蛙在國家公園內多出現在開墾地附近,例如前山公園、溪底、頂湖、湖底、北新莊、竹子湖、二坪頂、大屯自然公園等地,但數量不普遍。
英名:Paddy Frog,Rice Frog
學名:Rana limnocharis limnocharis
特徵:本種屬中型蛙,台灣北部族群體型較小,約3~4公分,南部之族群可達 6 公分, 是低海拔中分佈最為普遍者。身體背面具有許多排列不規則的短棒狀突起, 眼眶之間有一「 V 」字形花紋。澤蛙體色變化很大,從橙色、褐色到綠色都有,而且背上花紋各式各樣,有些個體甚至有金色的背中線。
習性:本種繁殖季從3月到9月,每到黃昏,大群的澤蛙就開始聚集於水池旁大聲鳴叫,聲音很大,叫聲有二種,一為二聲連在一起的「咕古──咕古──」,另一為數十聲連續的「嘓、嘓、嘓……」,後者為田野中較常聽到的聲音,卵塊成片漂浮於水面,亦可能在稻叢中或溼土上,卵粒咖啡色,外裹著透明膠質。澤蛙在國家公園內多出現在開墾地附近,例如前山公園、溪底、頂湖、湖底、北新莊、竹子湖、二坪頂、大屯自然公園等地,但數量不普遍。
企鵝
中文名字
國王企鵝
英文名字
King Penguin
學名
Aptenodytes patagonica
身高
80~90公分
體重
15~16公斤
外型特色
其外表與皇帝企鵝相似但顏色更為鮮豔,嘴部也比皇帝企鵝來的長,耳斑有不同的色調及形狀。幼鳥有較淺的黃色耳斑及較暗的下顎板,且國王企鵝寶寶的顏色為褐色。亞種間的不同在嘴及翅膀的長度。
分布地區
國王企鵝主要分佈於亞極區和溫帶區。如:南非福克蘭群島、南喬治亞島、南非的南端海域、紐西蘭南方海域的馬奎利島...等等。
主食
國王企鵝最愛的食物是魚和烏賊,但不是每次潛水都能捕獲到食物,大約865次潛水捕食僅86次(10%)成功而已。
數量
100萬對
其他
國王企鵝是體型第二大的企鵝,其外表與帝王企鵝相似,但更鮮艷。
國王企鵝集體繁殖,有領域性,每對領域的範圍約1平方公尺。不築巢,每窩下一個蛋,由雌雄輪流孵蛋52-56天。雛鳥孵出時幾乎全裸,第一次的絨羽淺灰或褐色,第二次則轉為暗褐色,約40天大加入幼鳥群,10-13個月羽翼豐滿。小企鵝會被照顧約一年的時間。5-7歲達到性成熟。企鵝很長壽,據說可以活20-30歲呢!
國王企鵝游泳的速度範圍在每小時8到幾乎10公里。它們是了不起的潛水員;根據紀錄它們能潛到 510公尺深的水下並能在水底待 18 分鐘。 僅在浮冰區域內的南極洲裡能發現國王企鵝。這些鳥類能夠在攝氏 0 度的溫度下生存。
國王企鵝即使在海洋中也一起游泳、進食及潛水。企鵝群為它們的成員提供保護,防止飢餓及寒冷。如果企鵝太熱,就會舉起它的鰭狀肢,讓身體的兩面暴露在空氣中散熱。 當企鵝飢餓時,它們會開始成群的走在一起,當它們在陸地上用像蛙鞋的雙腳笨拙地蹣跚而行時,人們喜歡觀察企鵝滑稽的走路模樣及頭部的轉動。
對於國王企鵝,雪上行走更有效的方法是用它們的肚子作「平底雪橇」般的滑行,使用它們的鰭狀肢及腿來推進。在水中,這些鳥類是熟練的游泳及潛水高手。像海豚一樣,每隔幾英尺企鵝要浮出水面來呼吸。
國王企鵝不太有或根本沒有嗅覺,它們的味覺也是有限的。它們在陸地上可能是近視的,但在水裡面,它們的視力會好一些。由於企鵝有渾厚重疊的油性皮毛形成防水外皮,提供極佳的禦寒功能,所以能待在極寒冷的氣候裡,而且必須要適當保養這身皮毛,它們才能好好的生存下去。國王企鵝會以在水中扭動及翻轉的動作,用鰭狀肢摩擦自己的身體,進行幾分鐘的梳洗。
國王企鵝透過呼叫及一些習慣性的動作來做彼此的溝通和交流,例如頭及鰭狀臂的擺動、彎腰、打手勢等等。在爭奪地盤時,它們會表現出像瞪眼、指向對方及衝撞之類的好鬥姿態。單聲的恐嚇呼叫,是用來警告掠食者的怒吼。
國王企鵝在陸地上沒有掠食者,因此它們也不怕人類。在水中,它們的黑白顏色使它們幾乎不能被水上及水下的掠食者所發現。成年的企鵝主要的掠食者是海豹,大海燕可能造成國王企鵝幼鳥三分之一的死亡率。
陽明山的代表性動物
侏儒河馬
中名:
侏儒河馬
英名:
Pygmy Hippopotamus
學名:
Choeropsis liberiensis
俗名:
館區:
非洲動物區
分類:
哺乳綱 Class Mammalia偶蹄目 Order Artiodactyla河馬科 Family Hippopotamidae
保育:
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體型:
頭軀幹長1,500-1,750mm,尾長156mm,肩高750-1,000mm,體重160-270kg。
形態:
寬吻,大嘴,身體呈短筒狀,腿短而粗,鼻孔在吻部上端,且可以關閉除了嘴唇及尾巴有少許的剛毛之外,全身無毛,體色為灰黑色,略帶綠色,腹部為灰白色到黃綠色,頭部比河馬圓,眼睛在頭部兩側,皮膚的分泌物是透明無色的。
分布:
非洲的西部,包括象牙海岸、賴比瑞亞、獅子山。
食性:
草食性,樹葉、嫩芽及掉落的果實。本園餵食粒狀料、草料、乾草、青牧草。
解說:
1.侏儒河馬活動範圍不像河馬那麼依靠水,牠們可以生存在較乾燥的地方。2.侏儒河馬白天睡覺,晚上在森林裡覓食,遇到危險的時候會躲進水中,或是藏在河邊的樹洞或洞穴裡。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也會成小群活動。3.侏儒河馬通常於陸地上生產,一胎產一隻,初生的小河馬體重約5-7kg。
七彩變色龍
隱形獵人-變色龍
變色龍分佈在非洲東部。牠最大的特色是可以改變體色與花紋,以配合四周環境的顏色。這種做法可讓變色龍在迷彩色的掩護下接近獵物,而且又可以避免自己被其他掠食者發現的雙重優點。另外牠的尾巴可以當第五隻手使用,當緊緊抓著樹枝時,可協助變色龍攻擊獵物時的平衡。變色龍另一特色是牠的覓食行為。牠的眼睛好像炮台般,可獨立旋轉注視獵物。一旦鎖定獵物後,變色龍會迅雷不及掩耳地吐出牠那比身體還長的舌頭,藉由舌頭前端的黏液,準準地捕捉住獵物,然後再送回嘴巴中享用。 七彩變色龍的魅力(上篇)
七彩變色龍的魅力(上篇)【文.圖/內山 龍 譯者/沈淑芳】
山巴瓦個體。最著名的就是牠們讓人驚艷的體色。底色為綠色,但在亢奮時全身會布滿黃色和紅色
七彩變色龍廣泛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色彩相當豐富多變甚至會讓人懷疑是不是其他區域產的不同種。品種又以北島安班加(Ambanja)和山巴瓦(Sambava)地區產的個體體色最為華麗。故要人們對該地區所產的七彩變色龍刮目相看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同一地區產的體色也有著十萬八千里遠的差別。而且,牠們的體色會因為環境、情緒的變化而有所不同。近年來繁殖個體也就是所謂的CB個體增加,能購得的機會很多。CB個體不用擔心寄生蟲的產生,在個性上也比較沈穩。在食餌方面有人曾嘗試為牠們準備蟋蟀最後才發現牠們拒食,雖然父母是野生個體但牠們產下的CB個體卻有著相當大的不同。
圖右為剛孵化不久的安班加個體。可餵食蟋蟀幼蟲,別看牠們柔柔弱弱的,其實相當很強健好養。大概要1年的時間雄變色龍的性徵才會成熟,才能進行繁殖
體型、色彩的魅力變色龍的色彩非常多變。一般會將牠們的色彩變化視為是一種保護色,其實牠們並不是利用眼睛來感受周遭的色彩變化,而是牠們的皮膚會對光的強弱、溫度的高低做直接反應。所以,牠們並不是隨時隨地都與周遭環境相同。還有就是變色龍本身會將害怕、憤怒等感情表現在體表顏色上,這些在牠們的族群裡是一種信號,例如雌變色龍會利用體色告訴雄變色龍她已經做好交尾的準備。這些體色變化是一種溝通的手段,所以在森林裡牠們的視力極佳。在飼養箱裡偶爾會見到牠們正盯著某個點看,原來是在盒子的反方向有一隻蟋蟀,而牠們正盯著倒影瞧。觀察變色龍的動作也是一大樂趣所在。牠們的腳能牢牢抓住樹枝,卻不利於靈巧活動,所以看牠們慢動作般的行動也是牠們獨特的魅力所在。
猴
悠遊林間,聰明機靈的台灣獼猴,是台灣森林中的「土著」。
台灣獼猴的分類地位是靈長目(Primate )、獼猴科(Cercopithecidae)、獼猴屬,學名為Macaca cyclopis,其中cyclopis是指"圓"的意思,因為一百多年前,西方人對台灣獼猴的印象就是「圓頭的獼猴」;
台灣獼猴的俗名是Formosan macaques或Formosan rock-monkey,後者源自早年西方人認為牠喜歡在岩石上活動。
牠是台灣除人外唯一的靈長類,其自然族群也只分佈在台灣,為台灣特有種。
外部特徵
毛髮主要為灰褐色,但個體間會有個體差異,有的偏黃或偏黑;成年個體體長約50-60cm,一般 雄猴比雌猴大,尾長約體長的三分之二長,體重約5-12公斤; 面頰裸出具頰囊,進食時會先將食物塞滿夾囊,再跑到較隱密或安全的地方慢慢咀嚼。齒式:2/2,1/1,2/2/,3/3=32 臀部有兩塊大肉墊,稱為“胼胝“,為厚厚的角質化皮膚,有利於在銳利的珊瑚礁岩或粗糙的石頭、樹幹上活動。
雄猴
雌猴
棲地分布
台灣獼猴廣泛分布於各山區,自平地到海拔三千公尺以上,棲息環境以濃密之天然林為主,喜出現於裸露之岩石或水源地附近。台灣的中央山脈及東部海岸山脈,都可以見到牠們的蹤跡,尤其是國家公園,其境內自然環境較不易為人所破壞,所以極適合台灣獼猴的棲息。 台灣獼猴-近緣種
台灣獼猴的分類地位是靈長目、獼猴科、獼猴屬,
與食蟹猴(M. fasicularis,又稱馬來猴)、日本獼猴(M. fuscata)、及恆河猴(M. mulatta,大陸稱之為獼猴),屬同一種群(fascicularis species group),四種獼猴間的類緣關係密切,四種體型大小相近,但型態上各具特色。
◆食蟹猴(馬來猴)
頭頂毛呈明顯突起,尾巴比身體長,故俗名 長尾獼猴(Long-tailed macaque)。 台灣獼猴-生殖
臺灣獼猴的生殖有季節性,每年秋冬季交配(十月到一月),交配季時雌猴臀部與尾基的皮膚會腫脹變紅(性皮變化),這是雌猴發情的特徵;懷孕期約5個半月,春夏交會之際生下幼猴。育嬰的工作完全由母猴擔任,公猴與小猴無任何接觸;小猴約留在母猴懷裡2-3個月,之後與其他個體間的互動漸增,但還未完全離開母親懷抱,約一歲左右,即很少被母親抱著移動。
◆交配過程 左為雄猴,右為雌猴。
台灣獼猴-性皮變化
通常第一年發情的雌猴其性皮腫脹現象會最明顯,中老年雌猴性皮腫脹情形較不 易發現,通常只有顏色的變化。以下是1994年生的一隻雌猴在1997年3歲半時第一次發情(進入性成熟),其性皮腫脹情形:
亞成體(1997/8/4)
1997年交配季前
交配季初期(1997/10/3)
性皮開始出現縐褶、輕微腫脹現象,且顏色更粉紅。
經血(1997/10/13)
雌猴的月經週期(M.C.)約28天,只在交配季出現,平時沒有。
(1997/10/30)
腫脹現象更明顯,性皮往外翻。
(1997/11/11)
最大腫脹程度 。
◆ 交配季節雌猴臉部及性皮會變紅,尤其年輕個體性皮有明顯腫脹變化。(左雄猴,右雌猴)
◆生產過程 雌猴剛產下嬰猴,胎盤尚在體內。
◆母與女 (嬰猴約2個多月大)
台灣獼猴-食性臺灣獼猴的適應性強,分布範圍廣,自平地到海拔三千公尺以上的各類天然棲地中皆可生存。牠們主要以植物的果實、葉片、嫩枝芽、草莖等為食,但也會捕食昆蟲、蝸牛、鳥蛋等動物,攝食種類會隨當地食物物種及季節變化而改變。獼猴除利用植物的果實外,有時尚可幫助植物散布種子。
柴山地區被餵食 之猴群,其攝取當地食物之食性分析 台灣獼猴-現況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豹的種類?
花 豹 Leopard<學名> Panthera pardus<保育等級> 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體型> 重量30~91kg,體長91~190cm <形態> 頭小、耳短、尾長約70-95公分。 黃褐色的身體上有許多黑色空心的斑塊。 <分佈> 範圍廣泛,包括非洲、中東、亞洲東部、西南及南部等地的森林、草原、樹叢。 <食性> 肉食性,以各種大小型哺乳動物為食。 花豹就如同獅子一般,屬於夜行動物,習慣在夜間狩獵。一旦捕獲獵物,便將獵物拖往樹上,以免遭其他野獸搶食。花豹行蹤不定,通常出沒於河邊或崎嶇的山區。花豹捕捉到獵物並不當場食用,總要拖到樹蔭下或草叢裡比較幽靜的地方,有時甚至拖到樹上才食用,花豹是清潔的雅士,講究進餐的氣氛,絕不露出獅子般貪婪的吃相。在普通花豹所生的幼仔中,就有花豹和黑豹兩種同時出現,兩種都能活得很好,因此,黑豹也像花豹一樣,一定具有某些有利生存的條件。經常棲息於樹上或樹叢茂密的地方,這些濃密的枝葉能遮掩身形,陽光透過樹葉造成光斑和牠身上的斑紋互相輝映,形成極佳的隱蔽色,使牠成為藏匿隱身的能手。花豹中有些體色全黑,稱之為黑豹。實際上牠們是同一種動物,在明亮處仔細觀察黑豹,仍可看見像花豹一樣的斑紋。多棲息於樹叢繁茂而能掩身的地方,關於掩藏的技巧,大概沒有任何動物會比花豹更高明了。花豹主要在早晨、黃昏和夜晚活動,然而,在有獵人出沒的地方,則完全在夜間活動。在大型的貓科動物中,花豹的身形輕柔優美,很會爬樹,平均體重雄性56公斤,雌性只有29公斤。尾巴很長,是爬樹時良好的平衡器。人們時常將花豹與獵豹兩者混淆,花豹體型較壯碩,頭部較大(獵豹不屬於五大野生動物,不過它是陸上跑得最快的動物,追捕獵物時,最高時速可達112公里,兩頰有白色斑點,花豹的四爪伸縮自如,而獵豹的前爪較像狗爪)。花豹是非洲僅次於獅子的第二掠食性動物霸主。含有隱蔽、保護色,在覓食時隱藏身形,增加捕食成功的機會。http://www.hhups.tp.edu.tw/science/ecology/207.htm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aug/11/life/travel-1.htm http://member.giga.net.tw/hyleen2/10/t1/ee/tead.htm 關於花豹,博物學家梅特蘭‧艾迪曾寫過一段話:「牠是黑暗之獸,就連在黑暗中,牠也獨來獨往。」然而在19個月的過程中,南非「馬拉馬拉動物保護區」的一頭雄花豹卻容許我與牠為伴。我為牠取名為「提霍洛洛」。這個名字結合了斯瓦濟語和宣剛語的說法,意思是「獨自站立者」。 要在叢林裡跟隨Panthera pardus(花豹學名)的身影本來是件累人的事。不過由於提霍洛洛多年前曾為疣豬所傷,因此鄰近的克魯格國家公園有一位獸醫為提霍洛洛植入了一只追蹤器,以便監測牠傷後的康復情形。我以前當過公園管理員,所以園方同意專供我使用追蹤器的無線電頻率,讓我得以追蹤提霍洛洛的腳步,並得到了牠的信任。最後,我接近到可以聽見牠理毛的時候舌頭摩擦腳掌,以及牠用臉部的腺體在樹枝上留下氣味時沙沙作響的聲音。後來牠還讓我跪在牠的去路上,拿起相機對準牠,看牠昂首闊步地走進聚光燈下。. 馬拉馬拉動物保護區內滿布高低起伏的丘陵和山谷,濃密的叢林間不時出現開闊的林間空地。大約有35頭花豹就憑著這裡多樣化的獵物、豐沛的水源(沙河正好流經此區)和自然的庇護,在此過著優渥的生活。另外還有數以百計的花豹住在克魯格國家公園。已有四頭雌花豹在提霍洛洛生活的這片5700公頃土地上建立了勢力範圍,也讓這頭還在尋找屬於自己地盤的年輕雄花豹暫時有個棲身之所。花豹不會放棄任何飽餐一頓的機會,無論是現宰的獵物、腐屍,甚至連昆蟲也不放過。約五歲大、70公斤重的提霍洛洛身強力壯,能把體重是牠兩倍的獵物拖上樹去。在這個腐食動物騷擾不到的地方,這隻飛羚就能讓牠吃上好幾天;解渴就靠著雨後的積水。牠會從沾滿露珠的草叢裡濕答答地走出來,我就在一旁帶著微笑,看牠貓手貓腳地避開水窪,以免把腳弄濕。 和所有的大型貓科動物一樣,花豹除了自然界的競爭對手之外,還必須面對其他的威脅。有盜獵者和休閒獵人等著取牠們性命,還有為了保護牲口而格殺捕食動物的農民。更嚴重的是棲地的喪失。花豹大概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野生貓科動物,範圍遍及大半個非洲、中東以及亞洲部分地區;但如今許多花豹族群受到分割,生存在人類文明的邊緣。儘管牠們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依然為數眾多,但卻缺少可靠的族群估計。即使在看似興旺的地區,花豹的未來其實也絕不安穩。完整的故事,請見2002年6月號《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你知道嗎樹屋 南非當地的救火員永遠不需要把這種大貓從樹上救下來。事實上,花豹經常把大型獵物貯藏在樹上。牠殺死獵物之後,會很快地把屍體拖到離牠最近、最方便的一棵樹上去。牠爬樹的時候就把獵物咬在嘴裡,用收放自如的利爪鉤住樹皮,一使力就上了樹。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很強勁的肌肉,而有人曾經看過花豹把大約250公斤重的小長頸鹿一股腦地拖到六公尺高的樹上去。 然而花豹並不會到處展示牠這種高難度的行為。現在一般已經公認花豹之所以演化出此一獨特的行為,是為了避免牠得來不易的獵物被別人偷走。如果花豹不把獵物藏起來,牠的食物被獅子(體重最多可能比花豹重三倍)或是聞香而來的成群鬣狗和野狗搶走的情況就會更多。把獵物藏在樹上,其他動物就碰不到了。犬科動物不會爬樹,而獅子雖然會爬(不過不像花豹那麼靈活),但沈重的身軀是他的累贅。聰明的花豹會很周到地把獵物藏在支持不了獅子體重的樹枝上。不過花豹把獵物藏到樹上的動作要快,否則在牠找樹或上樹的途中,獵物就可能落入腐食動物之手。 有趣的是,在鬣狗不多的地方,花豹覺得比較容易在地面上進食,就很少把獵物藏在樹上。如果沒有敵對的捕食動物的干擾,花豹其實比較喜歡在地面上吃東西,省得花力氣搬食物。花斑點點的指紋 花豹身上的斑點是眾所周知的,甚至連吉卜齡都在《原來如此的故事》裡大加傳頌。這些斑點除了可以當作保護色,讓獵物不容易發現牠之外,還能有助於我們更瞭解這種行蹤飄忽、獨來獨往的貓科動物。 所有的花豹臉上都有斑點,而每一隻花豹的斑點圖案都不同,就像我們的指紋一樣。有些花豹眼睛下面有斑點,有些則在喉嚨的地方長了一圈。還有一些花豹的斑點在前額排成卵形或方形。本篇的雄花豹提霍洛洛則是前額有一道明顯的U字形斑點。 這些位於臉上的斑點以及其他可資辨識的特徵,如撕裂的耳朵(和獵物或敵人打鬥而留下的傷疤),可以讓研究人員很快認出他們已經知道的花豹個體。攝影師金‧伍勒特就是利用提霍洛洛前額的U形斑點圖案和那對破破爛爛的耳朵(尤其是右耳)來確認牠的身分。-David O'Connor 獵豹與花豹在辨識上的方式就在於「斑點」上的不同以及生活方式。獵豹的斑點是「實心的」,也就是說是一整塊的褐色,不論斑點的大小塊都是整片完整的褐色。然而,花豹的斑點若是大塊一些的斑點,其中心顏色較淡,看起來就像是以深褐色的圈圍住斑點一般。花豹與獵豹斑點的比較 而且,花豹的頰上有明顯的斑點,這些斑點就有如花豹的「指紋」一般,是每隻花豹都截然不同的特徵。而獵豹的臉上則有兩道明顯的黑線,這兩道從眼角一直延伸到嘴邊的黑線可說是獵豹臉上的一大特徵。此外,獵豹的懷孕期是95天,而花豹是105天。我個人對於獵豹的偏好非常地與眾不同,我最喜歡的獵豹樣子是「正在大快朵頤而且一臉血」。或許你會覺得噁心,但是我認為那是天底下最自然不過的景象之一。那並不是殘酷,那是自然狀態。我一直都有個小小的心願,我希望等到我對生命毫無牽掛時,我想要到非洲草原,去非洲草原當獵豹的食物。如果,可以讓我因為當了獵豹的食物而死去的話,我想我除了痛之外應該就只剩下快樂了吧。獵豹 獵豹有修常而結實的腿、強壯的肌肉和柔軟的脊骨;還有不能縮回的爪,這樣的爪就像田徑運動員鞋上的釘子,可以緊抓地面。這一切使獵豹成為動物世界中最快的短跑天才。由站立起步,兩秒鐘內便可達時速45哩。最高時速是70哩。 獵豹有時獨來獨往,不過雌雄成對或一個個家庭單位在一起活動的時候較多。雌獵豹懷孕後三個月生產,一胎產二至五隻。半數在頭六個月內夭折。 獵豹差不多全以捕食小羚羊維生。湯氏瞪羚和黑斑羚是獵豹的日常食物。獵豹白天出獵, 多半住大清早或傍晚時分。其他時間很少活動,時常花上好幾小時在白蟻蛭或矮樹下休息。獵豹常用的基本捕獵方法有兩個。第一個方法是公然慢慢走過平原,朝著目的物前進.這些獵物可能是一群湯氏瞪羚。 瞪羚這時並不恐慌,但會提高警覺注視獵豹。待獵豹走到離瞪羚群約八十碼時,雌瞪羚即開始走避,但據守地盤的雄瞪羚則靜候獵豹走到距離五十碼時才開始逃跑。獵豹這時便選定某隻瞪羚,通常是跑得稍離群的 一隻,猛然開步,以快如閃電的速度追趕牠。獵豹這種短跑速度最多只能維持五百碼路程。牠的身段適宜於高速奔跑,但耐力不足 ; 若不能迅速追獲獵物便一定放棄追逐。 第二個獵食技巧是潛近獵物。獵豹悄悄地向正在吃草的瞪羚群走近,如有任何一隻抬頭張望,獵豹即伏著不動。牠潛到離那選中的獵物 30碼之處,等待獵物背向著牠的時後,突然發難向前猛撲。 獵豹流線的外型體態輕盈,脊椎骨十分柔軟,加大的鼻孔、肺部和心臟可以應付發力奔跑時忽然增加的心肺負荷,不會縮回的腳爪和特別粗糙的腳掌增加抓地能力,長長的尾巴可保持奔跑時的平衡和令獵豹可以急速轉彎。種種設計令獵豹成為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最快時速 110 公里,並可兩秒鐘內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70 公里。奔跑時獵豹同時只有一足觸地,中間有段時候還會四肢離地,真正是飛一般的速度。可是獵豹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急跑時身體來不及散熱。所以獵豹只能短跑約三百米,之後身體便自動「關掉引擎」以免因過熱而死。 獵豹與花豹在辨識上的方式就在於「斑點」上的不同以及生活方式。獵豹的斑點是「實心的」,也就是說是一整塊的褐色,不論斑點的大小塊都是整片完整的褐色。然而,花豹的斑點若是大塊一些的斑點,其中心顏色較淡,看起來就像是以深褐色的圈圍住斑點一般而且,花豹的頰上有明顯的斑點,這些斑點就有如花豹的「指紋」一般,是每隻花豹都截然不同的特徵。而獵豹的臉上則有兩道明顯的黑線,這兩道從眼角一直延伸到嘴邊的黑線可說是獵豹臉上的一大特徵。此外,獵豹的懷孕期是95天,而花豹是105天。我個人對於獵豹的偏好非常地與眾不同,我最喜歡的獵豹樣子是「正在大快朵頤而且一臉血」。或許你會覺得噁心,但是我認為那是天底下最自然不過的景象之一。那並不是殘酷,那是自然狀態。我一直都有個小小的心願,我希望等到我對生命毫無牽掛時,我想要到非洲草原,去非洲草原當獵豹的食物。如果,可以讓我因為當了獵豹的食物而死去的話,我想我除了痛之外應該就只剩下快樂了吧。 獵豹會爬在樹上,一為休息,二為監視偵查環境,另外,牠們還會將獵捕到的動物屍體拖到樹上,避免被其他小型動物趁空吃掉以下引用自獵豹獵豹又名印度豹,貓科,英名Cheetah,學名Actinonyx jubatus。產於東非、中非、南非及西亞、中亞、南亞,現亞洲僅敘利亞、土耳其一帶有少數殘存。體型細長,腿長,短跑速度可達時速95公里,居陸生動物之冠。身長約140公分,尾長75~80公分,肩高約80公分,體重約50~60公斤。3月齡前,毛長,呈青灰色。成年后,背部呈土黃色,腹部呈白色;佈滿實心黑斑。獨居,或成小群活動,獵物以小型羚羊為主。在西亞、中亞和印度,自古即馴化為狩獵之用。跑得最快的動物 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 是居住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的獵豹 (cheetah, 又稱 hunting leapard)。獵豹身長約 2 公尺 (由鼻尖到尾端), 肩部到地面則有一公尺高, 體重可達 100 磅。 獵豹常做短距離的衝刺以捕捉獵物, 當牠全力奔跑時, 極速最高可達每小時 112 公里 (每小時 70 英里),幾乎比一輛子還快雲豹 牠的英文名字叫做Clouded Leopard。國人從前叫牠「龜紋豹」或「荷葉豹」。牠和雪豹雖然被稱為「豹」,但都不是豹的亞種。動物學家為牠另立「雲豹屬」,學名是Neofelis nebulosa。前者是屬名,本意為「新貓」:後者是種名,本意為「被雲遮掩」-這和前述兩種土名一樣,皆與牠身上的斑紋形狀有關。 雲豹是一種中型貓科動物。體長七十五至一百零五公分:尾長七十至九十公分,幾與頭胭等長,與豹尾長度相差無幾:體重十六至廿五公斤,最大的也只有三十公斤左右,還不及豹重。四肢較短,腳掌較大,前肢有五趾,後肢僅有四趾。毛色從灰黃到黃褐,腹部及四肢內側近白色。全身-包括頭和臉,有暗褐色的條紋或斑點:頸部及體例有大大小小不規則的黑邊暗褐色雲狀斑塊。不過年齡較大者,身上的斑紋會漸漸褪淡,只剩下模糊的輪廓。長尾多毛,有十一至十四道斷斷續續黑或褐色的環紋。雄獸上顎的大齒特別長,比豹牙還更銳利 雲豹分布在我國長江以南,和台灣、海南兩個大島:西到印度東部,南到馬來西亞、婆羅洲、蘇門答臘、爪哇等地,也都有牠的蹤跡。牠棲息在叢林深處,喜歡單獨活動,大部分的時間生活在樹上。因為他有適合在樹上活動的短肢、長尾,又有非常卓越的爬樹本領、靈 活敏捷的動作、和強而有力的上顎,以及特別銳利的爪牙,故能在樹上捕食松鼠、猴子和鳥類,或在地面捕食野豬、野兔等。牠白天休息,夜裡在樹上窺伺地面,發現有適合捕食的獵物經過樹下時,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動作,跳落在獵物身上,咬住獵物的頸部,使對方死亡。用這種獵食方法,連體型不大大的鹿、野豬和水牛犢,也都能成為牠的佳肴。有時牠也在地面上捕捉野鼠、野兔等小哺乳動物。餓極了,甚至會跑到農村去打村民所飼牛羊的主意。 牠的性情相當兇暴,但如自幼飼養,卻會變得很溫馴。 牠的交配期是十一二月。雌獸懷孕三個月後,曾往隱祕的樹穴裡生下兩隻到四隻小雲豹。 雲豹敏捷、兇悍,較難生擒,有關牠的資料迄仍欠缺完整,因此難以知曉牠的平均壽命,但有飼養十六年十一月個月的記錄。 由於牠那美麗的雲斑毛皮非常受人喜愛,一些落後民族又喜歡用牠的大齒作為耳飾,加上亞洲人口快速增長,貧窮地區人性貪婪,森林的林木又不斷被砍伐,林地陸續被開墾,從本世紀中葉開始,牠的族群就急遽減少,現在以已無可避免地面臨絕種的命運。 動物學家曾把貓科動物分為三大支:一、大型貓類-包括獅、虎、狗及美洲虎四種。二、小型貓類-包括家貓和眾多的野生貓類,連體型和豹差不多 的美洲獅也算在裡面,種類不下三十種。三、獵豹-一種異於大小兩型貓類,另行進化出來的貓科動物。 可是此外還有兩種介於大小兩型貓類之間、屬於過渡型態的 貓科動物,在分類上,或將牠們歸類為大型貓類的「貓科豹 屬」,或將她們歸類為小型貓類的「貓科貓屬」,聚訟紛紜 ,莫衷一是。有人乾脆讓她們獨立門戶各自成為一屬。
斑馬是啥顏色
斑馬是黑底白紋,牠所呈現的外觀是由黑色的皮膚(淺黑色)及長著黑白毛色相間的紋路所形成。斑馬是非洲特有的哺乳動物,身上有著黑白相間的美麗條紋,牠以青草和嫩葉為食,通常都是群體行動,而由一隻領袖型的斑馬來帶領大家一同覓食。斑馬善於奔跑。而牠的視覺、聽覺或是嗅覺,都非常敏銳。平常一旦有可疑狀況發生,輪流盯哨的斑馬就會發出警告,群體便會狂奔竄逃。斑馬身上的條紋,可能跟牠內部骨骼有所關聯。直的紋路像是脊椎骨,而腹部旁的條紋則類似肋骨。這些紋路可以當作牠們不同種之間區隔的標記,也可用來吸引異性達到繁衍後代的目的。更重要的一項功能,是可當作環境的保護色,因為在日光的照射下,黑白兩色吸收或反射光線的程度不同,如此就能破壞和分散斑馬身形的輪廓。這樣,兇猛的野獸就不易看清楚環境和斑馬明顯的不同,只要斑馬不移動,牠就不會暴露出牠的位置。
人類如何捕殺犀牛
盜獵者通常用槍獵殺犀牛
拿尖刀挖掉犀牛角
蘇門答臘犀牛
蘇門答臘犀牛是長毛犀牛與地球上最早的犀牛的後裔,牠們普遍被人認為過去 200 萬年來沒有任何改變。這種長相原始的犀牛也稱為「毛犀牛」,全身覆蓋一層長的、紅褐色的毛。不僅是亞洲唯一的雙角犀牛,站立時身高有 0.9 到 1.5 公尺,也是全球體型最小的犀牛。蘇門答臘犀牛行動敏捷,可以爬上陡峭的坡地與穿越茂密的矮樹叢。
為犀牛角大開殺戒這種「毛犀牛」行蹤曾經遍佈不丹的喜瑪拉雅山山腳與印度東部,穿越緬甸、泰國,可能到達越南與中國,向南穿越馬來半島,來到蘇門答臘與婆羅洲。主要是因為以往的獵殺而從這一大片區域消失,使得目前只剩蘇門答臘、婆羅門洲與馬來西亞能看到蘇門答臘犀牛。其中以蘇門答臘的數目最多,主要集中在武吉巴里杉西拉坦(Bukit Barisan Selatan),古農列尤擇(Gunung Leuser)和克尼西士巴拉(Kerinci-Seblat)國家公園。
在三種亞洲犀牛中,蘇門答臘犀牛的瀕危程度最嚴重,目前野生的數目不到 300 頭,盜獵嚴重危及牠們的生存。盜獵犀牛的誘因非常高,1994 年一公斤犀牛角在遠東地區價值約 6 萬美元,主要的買主是中國、台灣與南韓。盜獵犀牛的行為,至少可追溯到西元前 2600 年,為的是犀牛角與其身體其它部位的神奇與催情功效。在蘇門答臘民眾喝下混有犀牛角屑的飲料來清腸胃,至於其他地區,犀牛角則被用來治療像是癲癇、發燒、中風與愛滋等病的藥方。
非洲政府決定採取保護政策,辛巴威反盜獵巡邏隊員已得到政府許可,為了保護僅餘的犀牛,可以當場槍殺盜獵者
生存威脅 造成犀牛日益減少的原因有盜獵,棲息地的消失和種群的分離。盜獵犀牛的最大威脅是人類。由於國際市場還是對犀牛角有所需求,盜獵者因此可獲得非常高的經濟利益。在中國大陸、台灣、韓國和一些東亞國家,犀牛角被製成傳統藥材。阿拉伯國家把犀牛角看作社會級別的象徵;在也門和阿曼,犀牛角被用來製作儀式上使用的匕首手柄。 在整個80年代,許多盜獵者為了利益不惜任何手段,黑犀牛的數量因此而銳減。從1981到1987年,95%的坦桑尼亞黑犀牛倒在了盜獵者的槍下,數量從3000減到100只。由於市場日漸興旺,犀牛總是會處於盜獵的威脅之下。棲息地的消失由於人口的增長,犀牛的棲息地日益縮小。在亞洲,因農業和人類定居而對雨林的破壞也正在大幅度地摧毀犀牛的棲息地。種群的分離人類佔據了越來越多的林地,犀牛群特別是亞洲犀牛,被村莊和農場分離。這導致很小部分的犀牛群獨自生活和近親繁殖,基因弱化和出生缺陷。
拿尖刀挖掉犀牛角
蘇門答臘犀牛
蘇門答臘犀牛是長毛犀牛與地球上最早的犀牛的後裔,牠們普遍被人認為過去 200 萬年來沒有任何改變。這種長相原始的犀牛也稱為「毛犀牛」,全身覆蓋一層長的、紅褐色的毛。不僅是亞洲唯一的雙角犀牛,站立時身高有 0.9 到 1.5 公尺,也是全球體型最小的犀牛。蘇門答臘犀牛行動敏捷,可以爬上陡峭的坡地與穿越茂密的矮樹叢。
為犀牛角大開殺戒這種「毛犀牛」行蹤曾經遍佈不丹的喜瑪拉雅山山腳與印度東部,穿越緬甸、泰國,可能到達越南與中國,向南穿越馬來半島,來到蘇門答臘與婆羅洲。主要是因為以往的獵殺而從這一大片區域消失,使得目前只剩蘇門答臘、婆羅門洲與馬來西亞能看到蘇門答臘犀牛。其中以蘇門答臘的數目最多,主要集中在武吉巴里杉西拉坦(Bukit Barisan Selatan),古農列尤擇(Gunung Leuser)和克尼西士巴拉(Kerinci-Seblat)國家公園。
在三種亞洲犀牛中,蘇門答臘犀牛的瀕危程度最嚴重,目前野生的數目不到 300 頭,盜獵嚴重危及牠們的生存。盜獵犀牛的誘因非常高,1994 年一公斤犀牛角在遠東地區價值約 6 萬美元,主要的買主是中國、台灣與南韓。盜獵犀牛的行為,至少可追溯到西元前 2600 年,為的是犀牛角與其身體其它部位的神奇與催情功效。在蘇門答臘民眾喝下混有犀牛角屑的飲料來清腸胃,至於其他地區,犀牛角則被用來治療像是癲癇、發燒、中風與愛滋等病的藥方。
非洲政府決定採取保護政策,辛巴威反盜獵巡邏隊員已得到政府許可,為了保護僅餘的犀牛,可以當場槍殺盜獵者
生存威脅 造成犀牛日益減少的原因有盜獵,棲息地的消失和種群的分離。盜獵犀牛的最大威脅是人類。由於國際市場還是對犀牛角有所需求,盜獵者因此可獲得非常高的經濟利益。在中國大陸、台灣、韓國和一些東亞國家,犀牛角被製成傳統藥材。阿拉伯國家把犀牛角看作社會級別的象徵;在也門和阿曼,犀牛角被用來製作儀式上使用的匕首手柄。 在整個80年代,許多盜獵者為了利益不惜任何手段,黑犀牛的數量因此而銳減。從1981到1987年,95%的坦桑尼亞黑犀牛倒在了盜獵者的槍下,數量從3000減到100只。由於市場日漸興旺,犀牛總是會處於盜獵的威脅之下。棲息地的消失由於人口的增長,犀牛的棲息地日益縮小。在亞洲,因農業和人類定居而對雨林的破壞也正在大幅度地摧毀犀牛的棲息地。種群的分離人類佔據了越來越多的林地,犀牛群特別是亞洲犀牛,被村莊和農場分離。這導致很小部分的犀牛群獨自生活和近親繁殖,基因弱化和出生缺陷。
老虎的食物
老虎屬食肉動物,捕獵多種類的動物為食糧,一般習慣在黎明至日落期間捕食,主要以大型哺乳動物如豬、鹿、羚羊、水牛及印度野牛為食物。老虎能捕食比本身體型更大的獵物,一頭重約一百至二百五十公斤的老虎可捕獵一頭重達九百公斤的印度野牛。野外的老虎每一次能進食四十公斤的肉類,在未受騷擾的情況下,它們一般在捕獲獵物後的三至六天內重返捕獵地點享用剩餘的美食,直至食物所餘無幾才罷休。
老虎是捕獵能手,但捕捉獵物時往往有九成機會失手,由此可見,在自然條件下,老虎並不會導致獵物絕種,更不會對獵物的群落數量造成任何重要的影響。然而,隨著人類不斷破壞老虎的棲息、砍伐及燒燬植物,及捕殺老虎賴以維生的動物,老虎的存活遂備受威脅。
老虎是捕獵能手,但捕捉獵物時往往有九成機會失手,由此可見,在自然條件下,老虎並不會導致獵物絕種,更不會對獵物的群落數量造成任何重要的影響。然而,隨著人類不斷破壞老虎的棲息、砍伐及燒燬植物,及捕殺老虎賴以維生的動物,老虎的存活遂備受威脅。
獅子
獅子狩獵時會集體行動,牠們常用的方式是幾頭獅子先在有利的地方埋伏,另一頭獅子則公然追趕獵物,目的是把獵物驅趕往埋伏好的獅子附近。強如獅子在這麼精密的佈署下,狩獵成功率仍然只得 25% 左右。獅子喜歡在晚間狩獵,這樣可以提高成功率。沒有比做公獅更不勞而獲了,牠們通常只在捕獵水牛時才會幫上一把。母獅們辛苦得來的食物,往往便給獅群中的公獅搶去,只有在牠們吃飽後,母獅才可享受牠們辛勞的成果。至於獅子仔?則要希望還有一點點吃剩的肉碎了。 〈資料來源:獅子是怎麼繁殖的〉
主要是中型至大型的動物,但需要時小動物都不會放過。牠們亦喜歡坐享其成,奪走鬣狗和獵豹辛苦打獵得來的食物。
獅子進食時是不會咀嚼的,牠們最多可一餐內吞下 43kg 的食物,不過通常吃了 8-9kg 後便飽飽了。獅子正常是不會吃人的,牠們亦曉得最好不去碰人類的牲畜,只有當獅子飢不擇食或因老弱不能打獵時才有可能攻擊人。例如在坦桑尼亞便曾發生因人類濫捕羚羊等動物,奪去本來是獅子的食物,弄得一頭餓得發荒的獅子竟然闖入民居吃了一名十歲小孩,據說這頭吃人獅還在屋內睡到天亮才離去,懶得理會躲在鄰房小孩的家人。至於野外露營遇襲事件亦極之罕見,但確曾發生。1974 年肯亞便曾發生獅子闖入營帳吃人事件,但說來奇怪,當時並不只一個營帳,吃人獅子偏偏選中一位經常野外打獵的遊客來吃,也許是因果循環吧。當時在其他營的遊客一直在旁聽著獅子吃人的聲音,對當晚的事一定刻骨銘心。
野狼
霍爾與其他官員表示,在劃時代的動物保育法令「聯邦瀕臨絕種動物法」的允許下,密西根州、明尼蘇達州與威斯康辛州的四千隻野狼可自保護名單上除名;另外,他們也提議,愛達荷州、蒙大拿州與懷俄明州的一千二百隻野狼可自名單上除名。
在這兩項計畫下,州政府將被授權處理野狼保育問題,由地方政府自行決定如何適當保護狼群數量,以確保牠們的生存。
密西根等三州野狼保護禁令預定數週內即可正式解除,而愛達荷等三州將耗時一年時間,完成公聽會及其他必要程序措施才能決定是否解除禁令。
動物保育團體今天為大湖區的保護野狼計畫歡呼,對於密西根州、明尼蘇達州與威斯康辛州政府所做的確保野狼生存管理計畫大聲喝采。
不過,保育團體抨擊愛達荷州與懷俄明州。他們批評,這兩州的的野狼保育管理計畫是讓狼群走向滅亡,而不是保育牠們。
在這兩項計畫下,州政府將被授權處理野狼保育問題,由地方政府自行決定如何適當保護狼群數量,以確保牠們的生存。
密西根等三州野狼保護禁令預定數週內即可正式解除,而愛達荷等三州將耗時一年時間,完成公聽會及其他必要程序措施才能決定是否解除禁令。
動物保育團體今天為大湖區的保護野狼計畫歡呼,對於密西根州、明尼蘇達州與威斯康辛州政府所做的確保野狼生存管理計畫大聲喝采。
不過,保育團體抨擊愛達荷州與懷俄明州。他們批評,這兩州的的野狼保育管理計畫是讓狼群走向滅亡,而不是保育牠們。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狗之飼料與飼養(上)
[分享]會演戲的狗狗
幾世紀以來,狗與人類都處在很親近的關係,可能有11000年的時間,狗是唯一與人保持正常關係的動物,不論其成熟體重是1公斤的吉哇哇(Chihuahua)或體重達100倍的聖伯納狗(St. Bernards)及英國Mastiffs。人與狗都採食動物與植物之產品,但不同品種的狗,其大小差異很大?生理與解剖上的發育也有相當的差異,因此影響了它們對營養之需求亦有所不同。
最適當的營養必須是提供動物在特殊生理條件及環境下得以維持其身體狀況的質與量的營養分,這些適當營養可由大部份之食物與飼料廠之商業化飼料提供,選擇特殊食物及採食規律化,均能使營養分更有效率及經濟。
但不幸的,狗未具有營養才智,能從人類食品中去挑選足量營養分之日糧,或當同時提供個別的維他命、礦物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選擇時,去獲得所需之營養。
小狗通常被豢養得很可愛、豐滿、肥胖,同時這些肥胖小狗,總是最先被購買者挑去。牠們通常在幼小時期就肥胖。使得購買者認為那即是健康的外表。通常牠們能維持一段時間是半肥胖狀況,特別是狗主人將其狗作巡迥示範時。仔畜的主人和大部份成功的育犬者知道種畜群必須是肌肉適中發達(不肥胖),才得以作長期繁殖用。
野狗、拉雪橇用的狗、賽狗、牧羊的狗,及其他那些每天須消耗大量能量的狗,能保持著瘦肉型的體型,這是最有效率的能量損耗。
在美國,狗食物公司販賣大量之飼料,在1975年出售的噸數如下:乾食物1,702,000,罐裝927,000,半濕態230,500,銷售值有1,733,000美元。如此大的銷售量也產生許多不同的廠牌及包裝大小。在大的食品超級市場內,時常有超過100種不同的狗食物的產品
狗之營養需求量
狗所需之營養可經由食品店所販賣之品質好的商業化日糧來提供。每一擁狗者雖未成為營養專家,但能提供最好的營養,選擇優良的寵物食品,且有效地調整其採食,以達到最適中的營養採食。
他亦能使他的寵物成肥胖後,再維持足夠的日糧採食。有關狗的特殊營養討論於後。
蛋白質
正常的狗需要一定量的蛋白質,使身體正常功能得以維持繼續,正常的狗其日糧須含16%的蛋白質(風乾基),足量的胺基酸組成,8%的脂肪,60%的碳水化合物,以符合其維持所需。然而這些量作為生長,泌乳是不足的,如蛋白質含量達21~23%時,此量除比正常蛋白質需要量(泌乳期)高一點外,還增加了安全量,少量的額外蛋白質能增加疾病的抗體。大部份正常的狗都能容忍過量的蛋白質,對年輕正常的狗,過量的蛋白質可能不會有害,但對病犬有害,因增加其肝臟的負擔,對老狗而言,會破壞其循環系統。肝、腎受損的狗,如餵給高量蛋白質,會使多餘的氮沈積於體液及體組織。對老病的狗,餵給含16%蛋白質之乾飼糧,能幫助降低分解蛋白質的負擔。
碳水化合物
大部份狗的飼料中包含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它是最便宜的能量來源,如正確處理,正常的狗能有效利用碳水化合物。對部份的澱粉,如馬鈴薯、燕麥、玉米,除非經過熱處理,否則其消化力很低,蒸煮可提高這些澱粉的利用率。碳水化合物也包括日糧中的纖維部份,且纖維在消化道中具有數種功能,少量之纖維可能被消化,作為能量來源。麩皮及其他植物部份的粗料是不被消化,對狗來說,雖不是絕對需要的,但粗料能幫助控制狗消化道的狀況。缺乏這些鬆質性營養分,消化道變得無作用力;老狗因食糜可能沈積,造成便秘或其他問題而變得遲鈍。粗料能使腸內容物平均分佈於腸道內。粗料亦能如數千個小的泡綿,具有吸水性,阻止下痢與便秘,大部份之商業化日糧都含5%的纖維。
正常狗對部份的糖類能有效利用及容忍。其他如乳糖,特別是牛奶內的糖,利用性很差,因為許多狗不能合成足量之酵素──消化乳糖所需之乳糖,特別是老狗。乳糖會在腸道內聚積及醱酵,而引起下痢。此即是為什麼有些狗給予太多的牛奶,含多量之乳糖時會引起腹瀉的原因,同理,年輕的小狗餵食過多之牛奶,亦會腹瀉。
脂 肪
日糧中所含之脂肪是提供高濃度的能量來源,及身體所需脂肪酸的來源。脂肪也是促進適口性的因子及維他命A.D.E.K的攜帶物。
狗日糧中脂肪含量與所給脂肪的形態,脂肪酸組成有關。狗日糧含20%玉米及6%的豬油即能提供狗全部脂肪酸所需(含1.4%之亞麻油酸)。因有部份的狗其胰臟受損,無法有效利用脂肪。胰臟分泌胰脂肪,此種酵素能幫助消化脂肪。當此酵素不足時,脂肪可能未被充分利用,而通過消化道致引起皮膚炎、頭垢、皮毛缺光澤、發癢,及其他皮膚乾燥的症狀。
狗胰臟功能遭損壞,能在日糧中添加胰臟酵素而得以彌補。如此,脂肪即能被消化;或添加大量之未飽和脂肪,如玉米油。玉米油只需很少量的胰液作用,即可經由消化道吸收。這亦是營養專家對那有胰臟疾病的狗,建議使用玉米油的原因。日糧中使用足量之玉米油,使狗的被毛有光澤,但太多的玉米油,會降低飼料採食量。
能 量
能量的需要量依狗的大小、年齡、活動及環境溫度而異。當狗隨著其大小增加體重時,每一單位體重所需之能量隨之降低,此意即為小型狗每磅體重所需的能量較大型狗多。如51b的狗每天需要250kcal或每磅需56kcal;及501b的狗需1,373kcal,或每磅需27kcal。
工作量重的狗需要大量的肌肉能量,消耗量約為維持所需的三倍能量。8週令之小狗及高泌乳之母狗也需要比正常成熟狗多的飼料及能量,有時需多到三倍。
大部份任食的狗,會攝取維持其體重所需的飼料與能量,此量的多少因個體而異,有一部份的狗所需的能量,比其他狗維持所需的一半還要少。對工作量不大的狗每磅體重每天所需的飼料約0.5盎斯,此是一很好的法測。
維他命
維他命A
維他命A:狗的體內能轉換植物、化學物及動物來源中的葫蘿蔔素成維他命A。許多錯誤的飼養,因供給不夠量之維他命A,致狗在晚上視線不良或其他缺乏症狀,包括食慾不佳、生長遲滯、皮膚損傷──乾燥、鱗癬、搔抓、視力減弱,如更嚴重長期的缺乏,致引起呼吸道感染,而後死亡。
維他命缺乏,引起組織機能不全,及皮膚粗糙,這都可能是日糧中缺乏維他命A或無法從日糧中吸收維他命A及脂肪所造成之結果。日糧中額外添加維他命A,能治療局部的皮膚損傷。在某些情況下維他命A可經由外表皮膚吸收,但這吸收的途徑效率較低。
維他命D
維他命D可經由皮膚受陽光之紫外線照射,作用脂質而形成;此過程發生在大部份的動物,包括人類。有些專家目前懷疑狗的這種能力。狗對動物來源的維他命D,及來自植物固醇類經照射後的維他命D2兩者都能利用。
嚴重缺乏時,即使鈣量充足時,亦會阻止狗骨骼生長的正常鈣化作用。此結果造成佝僂症(ricket)、骨骼鈣化異常,牙齒不規則化及其他骨骼異常。過量之維他命D會使鈣沈積在異常的位置,如心、肺、肌肉及血管。太超量的維他命D能使動物致死,許多狗的死亡是由於日糧中添加過量的維他命D,更有許多擁狗者,因補充過量的Vit D於狗,致引起異常現象。
維他命K
在正常情況下,狗及其他動物的消化道內能合成維他命K,當日糧中添加抗菌劑時或有特殊緊迫時,維他命K的合成量可能不足正常的需要量,包括維持凝血酵素原的量。一般之狗日糧中添加7~10百萬分之一(ppm)之維他命K或其等量的人造維他命K,即能確保維他命K的力價。
維他命E
維他命E是生物性的抗氧化劑,亦是體內幾個功能,如繁殖和泌乳作用所必需。肌肉與神經的退化都與維他命E缺乏有關,此現象在貓及狐狸已被描述(組織炎及黃膽症)。亦有部份的報告指出與狗有關。脂質酸化的過程顯然會破壞日糧與動物身體內的維他命E。如果寵物主人必須餵給動物小麥胚芽油,鱈魚肝油,或其他不飽和的脂肪或油時,則這些油一定要是新鮮,且經啟封後必須保存在冰箱中以避免酸敗。大約每公斤乾的狗飼料內必須添加40毫克之維他命E。
嘧
嘧即是維他命B1,於狗有時會發生嘧的缺乏,缺乏後之症狀是食慾喪失,生長緩慢,體重減輕,甚至於痙攣。嘧在體內與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有關,如缺乏嘧則丙酮酸,乳酸會積聚在血液及組織內。
日糧內有過量之碳水化合物,如馬鈴薯、麵包時,必須增加嘧的需求量,當脂肪的添加量增加時。嘧的需要量可稍為降低。日糧中的成分會影響嘧的需要量。
經煮過的食物會破壞部份的嘧,一些寵物主人餵與狗生魚,可能傳染條蟲給狗,但亦可能引起嘧缺乏的更多問題。大部份的新鮮生魚,如鯉魚含有酵素─嘧,會破壞嘧,蒸煮可破壞嘧,故可用此法處理使魚無害。狗也能容忍過量的嘧。
菸鹼酸
狗的糙皮病,黑舌病是因菸鹼酸缺乏引起,缺乏也會引起皮膚炎、缺乏食慾、潰瘍及其他不正常現象包括下痢及便秘,以前在南極的狗與其主人因消耗多量的玉米粉及穀物,時常發生黑舌病或菸鹼酸缺乏症。以現代的食物,狗從未發生菸鹼酸缺乏,因在日糧內之菸鹼酸很穩定且便宜。商業化日糧每公斤須含10mg。
維他命B12
維他命B12是紅血球形成時最重要的成分,亦是小狗成長發育及預防和治療貧血所必需的。在嚴格訓練的狗需要充分的維他命B12以製造大量之紅血球,才得以從肺攜帶充分的氧至肌肉中,有些拉雪撬用狗的主人,於狗比賽前注射維他命B12以增加紅血球的數目,此細胞數的增加需要數天的時間,且可維持一段長的時間,而非短時效性。感染十二指腸蟲的狗會損失血液,給與維他命B12可幫助補充血液。
維他命C
狗通常不需要維他命C,然而有部份異常的狗,估計是每一千頭中有一頭狗在日糧中必需添加維他命C。患有壞血病的狗,其日糧添有維他命C,會有明顯的反應。
患有維他命C缺乏的狗,以同一姿勢停留一段時間後,會感覺很痛,例如在睡覺的狗,如突然驚醒,無法將腿伸直;須再等數分鐘之後,再進入另一個打盹後,才能恢復正常的狀態,如添加維他命C即可解決此現象,當有缺乏時,20公斤重的狗每天須給予維他命C 50毫克。
狗日糧中的礦物質
鈣與磷
當鈣、磷量足夠且其他有關之營養分如鎂、維他命D、膽鹼、氟、錳等都足夠且平衡時,骨骼的發育才能達最適當,過量之鈣能引起磷的缺乏,有些食物所含之鈣、磷量都不平衡。瘦肉大約含0.01%的鈣及1.18%的磷,維持礦物質的比例(鈣:磷=1.2:1)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擁狗者想多餵瘦肉,必需再配合能提供鈣的商業化乾飼料。非經仔細的計算添加量,否則擁狗者不該自行添加鈣或鈣磷補充物。
鎂
日糧中的鎂可幫助維持良好的骨骼生長,缺乏時許多異常症狀都會產生,小狗餵與鎂輕微缺乏的日糧時,引起其腕骨關節鬆弛,小狗飼養在光滑的地板時,亦會有相同的腳情況發生,灰狗(Grey Hound)飼養在平滑水泥地時,亦會傾向於偏平足,但如在水泥地上再舖上沙時,所得的腕關節較堅實。
狗日糧中鎂缺乏時,亦會影響平滑肌組織如心臟、血管等的鈣沈積。當鎂缺乏時,狗的大動脈所含鈣量會增加到正常量的40倍,因此礦物質的需要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很明顯可看出狗日糧中鈣、磷添加過量時,會引起鎂的缺乏。
鐵
鐵缺乏會引起貧血,受十二指腸蟲感染的狗或失血的狗亦會如此,有些動物鐵缺乏時與其被毛顏色改變有關,對健康正常的狗補充少量額外的鐵是必需的。
氯化鈉
於狗日糧中,食鹽是變化最大,最有問題的營養分之一。新鮮的肉含鹽量很少,當飲水是由家裡的軟水所供應時,已能提供正常狗之全部鈉的需要量。此表示部份有心臟病的老狗可能攝取過量的食鹽,結果造成在心臟周圍與體內有液體沈積。
食鹽能維持體內的液體平衡,過量的食鹽使患腎炎狗之腎臟的過濾器損壞。食鹽亦是產生胃酸所需。高量的食鹽會使飲水量增加,其乾飼料的一般添加量為1%。
碘
碘缺乏發生在世界的某些地區,在美國許多動物包括狗和人都曾發生甲狀腺素缺乏,台灣亦曾發生過同樣的情況。甲狀腺腫大是碘缺乏的結果及甲狀腺因補償甲狀腺素分泌量少的異常生長,使用碘化食鹽能充分提供狗對碘的需要。
在實驗室外所養的動物很少發現有單一營養分缺乏症,通常營養缺乏症都是混合性的,可能包括胺基酸、礦物質、維他命或與其他疾病混合之症狀。狗對不同量之同一營養分會有不同的反應,或反應程度不同,因此使一些問題的確認及處理覺得很困難,特別是擁狗者因過量補充後所造成的結果。
最適當的營養必須是提供動物在特殊生理條件及環境下得以維持其身體狀況的質與量的營養分,這些適當營養可由大部份之食物與飼料廠之商業化飼料提供,選擇特殊食物及採食規律化,均能使營養分更有效率及經濟。
但不幸的,狗未具有營養才智,能從人類食品中去挑選足量營養分之日糧,或當同時提供個別的維他命、礦物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選擇時,去獲得所需之營養。
小狗通常被豢養得很可愛、豐滿、肥胖,同時這些肥胖小狗,總是最先被購買者挑去。牠們通常在幼小時期就肥胖。使得購買者認為那即是健康的外表。通常牠們能維持一段時間是半肥胖狀況,特別是狗主人將其狗作巡迥示範時。仔畜的主人和大部份成功的育犬者知道種畜群必須是肌肉適中發達(不肥胖),才得以作長期繁殖用。
野狗、拉雪橇用的狗、賽狗、牧羊的狗,及其他那些每天須消耗大量能量的狗,能保持著瘦肉型的體型,這是最有效率的能量損耗。
在美國,狗食物公司販賣大量之飼料,在1975年出售的噸數如下:乾食物1,702,000,罐裝927,000,半濕態230,500,銷售值有1,733,000美元。如此大的銷售量也產生許多不同的廠牌及包裝大小。在大的食品超級市場內,時常有超過100種不同的狗食物的產品
狗之營養需求量
狗所需之營養可經由食品店所販賣之品質好的商業化日糧來提供。每一擁狗者雖未成為營養專家,但能提供最好的營養,選擇優良的寵物食品,且有效地調整其採食,以達到最適中的營養採食。
他亦能使他的寵物成肥胖後,再維持足夠的日糧採食。有關狗的特殊營養討論於後。
蛋白質
正常的狗需要一定量的蛋白質,使身體正常功能得以維持繼續,正常的狗其日糧須含16%的蛋白質(風乾基),足量的胺基酸組成,8%的脂肪,60%的碳水化合物,以符合其維持所需。然而這些量作為生長,泌乳是不足的,如蛋白質含量達21~23%時,此量除比正常蛋白質需要量(泌乳期)高一點外,還增加了安全量,少量的額外蛋白質能增加疾病的抗體。大部份正常的狗都能容忍過量的蛋白質,對年輕正常的狗,過量的蛋白質可能不會有害,但對病犬有害,因增加其肝臟的負擔,對老狗而言,會破壞其循環系統。肝、腎受損的狗,如餵給高量蛋白質,會使多餘的氮沈積於體液及體組織。對老病的狗,餵給含16%蛋白質之乾飼糧,能幫助降低分解蛋白質的負擔。
碳水化合物
大部份狗的飼料中包含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它是最便宜的能量來源,如正確處理,正常的狗能有效利用碳水化合物。對部份的澱粉,如馬鈴薯、燕麥、玉米,除非經過熱處理,否則其消化力很低,蒸煮可提高這些澱粉的利用率。碳水化合物也包括日糧中的纖維部份,且纖維在消化道中具有數種功能,少量之纖維可能被消化,作為能量來源。麩皮及其他植物部份的粗料是不被消化,對狗來說,雖不是絕對需要的,但粗料能幫助控制狗消化道的狀況。缺乏這些鬆質性營養分,消化道變得無作用力;老狗因食糜可能沈積,造成便秘或其他問題而變得遲鈍。粗料能使腸內容物平均分佈於腸道內。粗料亦能如數千個小的泡綿,具有吸水性,阻止下痢與便秘,大部份之商業化日糧都含5%的纖維。
正常狗對部份的糖類能有效利用及容忍。其他如乳糖,特別是牛奶內的糖,利用性很差,因為許多狗不能合成足量之酵素──消化乳糖所需之乳糖,特別是老狗。乳糖會在腸道內聚積及醱酵,而引起下痢。此即是為什麼有些狗給予太多的牛奶,含多量之乳糖時會引起腹瀉的原因,同理,年輕的小狗餵食過多之牛奶,亦會腹瀉。
脂 肪
日糧中所含之脂肪是提供高濃度的能量來源,及身體所需脂肪酸的來源。脂肪也是促進適口性的因子及維他命A.D.E.K的攜帶物。
狗日糧中脂肪含量與所給脂肪的形態,脂肪酸組成有關。狗日糧含20%玉米及6%的豬油即能提供狗全部脂肪酸所需(含1.4%之亞麻油酸)。因有部份的狗其胰臟受損,無法有效利用脂肪。胰臟分泌胰脂肪,此種酵素能幫助消化脂肪。當此酵素不足時,脂肪可能未被充分利用,而通過消化道致引起皮膚炎、頭垢、皮毛缺光澤、發癢,及其他皮膚乾燥的症狀。
狗胰臟功能遭損壞,能在日糧中添加胰臟酵素而得以彌補。如此,脂肪即能被消化;或添加大量之未飽和脂肪,如玉米油。玉米油只需很少量的胰液作用,即可經由消化道吸收。這亦是營養專家對那有胰臟疾病的狗,建議使用玉米油的原因。日糧中使用足量之玉米油,使狗的被毛有光澤,但太多的玉米油,會降低飼料採食量。
能 量
能量的需要量依狗的大小、年齡、活動及環境溫度而異。當狗隨著其大小增加體重時,每一單位體重所需之能量隨之降低,此意即為小型狗每磅體重所需的能量較大型狗多。如51b的狗每天需要250kcal或每磅需56kcal;及501b的狗需1,373kcal,或每磅需27kcal。
工作量重的狗需要大量的肌肉能量,消耗量約為維持所需的三倍能量。8週令之小狗及高泌乳之母狗也需要比正常成熟狗多的飼料及能量,有時需多到三倍。
大部份任食的狗,會攝取維持其體重所需的飼料與能量,此量的多少因個體而異,有一部份的狗所需的能量,比其他狗維持所需的一半還要少。對工作量不大的狗每磅體重每天所需的飼料約0.5盎斯,此是一很好的法測。
維他命
維他命A
維他命A:狗的體內能轉換植物、化學物及動物來源中的葫蘿蔔素成維他命A。許多錯誤的飼養,因供給不夠量之維他命A,致狗在晚上視線不良或其他缺乏症狀,包括食慾不佳、生長遲滯、皮膚損傷──乾燥、鱗癬、搔抓、視力減弱,如更嚴重長期的缺乏,致引起呼吸道感染,而後死亡。
維他命缺乏,引起組織機能不全,及皮膚粗糙,這都可能是日糧中缺乏維他命A或無法從日糧中吸收維他命A及脂肪所造成之結果。日糧中額外添加維他命A,能治療局部的皮膚損傷。在某些情況下維他命A可經由外表皮膚吸收,但這吸收的途徑效率較低。
維他命D
維他命D可經由皮膚受陽光之紫外線照射,作用脂質而形成;此過程發生在大部份的動物,包括人類。有些專家目前懷疑狗的這種能力。狗對動物來源的維他命D,及來自植物固醇類經照射後的維他命D2兩者都能利用。
嚴重缺乏時,即使鈣量充足時,亦會阻止狗骨骼生長的正常鈣化作用。此結果造成佝僂症(ricket)、骨骼鈣化異常,牙齒不規則化及其他骨骼異常。過量之維他命D會使鈣沈積在異常的位置,如心、肺、肌肉及血管。太超量的維他命D能使動物致死,許多狗的死亡是由於日糧中添加過量的維他命D,更有許多擁狗者,因補充過量的Vit D於狗,致引起異常現象。
維他命K
在正常情況下,狗及其他動物的消化道內能合成維他命K,當日糧中添加抗菌劑時或有特殊緊迫時,維他命K的合成量可能不足正常的需要量,包括維持凝血酵素原的量。一般之狗日糧中添加7~10百萬分之一(ppm)之維他命K或其等量的人造維他命K,即能確保維他命K的力價。
維他命E
維他命E是生物性的抗氧化劑,亦是體內幾個功能,如繁殖和泌乳作用所必需。肌肉與神經的退化都與維他命E缺乏有關,此現象在貓及狐狸已被描述(組織炎及黃膽症)。亦有部份的報告指出與狗有關。脂質酸化的過程顯然會破壞日糧與動物身體內的維他命E。如果寵物主人必須餵給動物小麥胚芽油,鱈魚肝油,或其他不飽和的脂肪或油時,則這些油一定要是新鮮,且經啟封後必須保存在冰箱中以避免酸敗。大約每公斤乾的狗飼料內必須添加40毫克之維他命E。
嘧
嘧即是維他命B1,於狗有時會發生嘧的缺乏,缺乏後之症狀是食慾喪失,生長緩慢,體重減輕,甚至於痙攣。嘧在體內與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有關,如缺乏嘧則丙酮酸,乳酸會積聚在血液及組織內。
日糧內有過量之碳水化合物,如馬鈴薯、麵包時,必須增加嘧的需求量,當脂肪的添加量增加時。嘧的需要量可稍為降低。日糧中的成分會影響嘧的需要量。
經煮過的食物會破壞部份的嘧,一些寵物主人餵與狗生魚,可能傳染條蟲給狗,但亦可能引起嘧缺乏的更多問題。大部份的新鮮生魚,如鯉魚含有酵素─嘧,會破壞嘧,蒸煮可破壞嘧,故可用此法處理使魚無害。狗也能容忍過量的嘧。
菸鹼酸
狗的糙皮病,黑舌病是因菸鹼酸缺乏引起,缺乏也會引起皮膚炎、缺乏食慾、潰瘍及其他不正常現象包括下痢及便秘,以前在南極的狗與其主人因消耗多量的玉米粉及穀物,時常發生黑舌病或菸鹼酸缺乏症。以現代的食物,狗從未發生菸鹼酸缺乏,因在日糧內之菸鹼酸很穩定且便宜。商業化日糧每公斤須含10mg。
維他命B12
維他命B12是紅血球形成時最重要的成分,亦是小狗成長發育及預防和治療貧血所必需的。在嚴格訓練的狗需要充分的維他命B12以製造大量之紅血球,才得以從肺攜帶充分的氧至肌肉中,有些拉雪撬用狗的主人,於狗比賽前注射維他命B12以增加紅血球的數目,此細胞數的增加需要數天的時間,且可維持一段長的時間,而非短時效性。感染十二指腸蟲的狗會損失血液,給與維他命B12可幫助補充血液。
維他命C
狗通常不需要維他命C,然而有部份異常的狗,估計是每一千頭中有一頭狗在日糧中必需添加維他命C。患有壞血病的狗,其日糧添有維他命C,會有明顯的反應。
患有維他命C缺乏的狗,以同一姿勢停留一段時間後,會感覺很痛,例如在睡覺的狗,如突然驚醒,無法將腿伸直;須再等數分鐘之後,再進入另一個打盹後,才能恢復正常的狀態,如添加維他命C即可解決此現象,當有缺乏時,20公斤重的狗每天須給予維他命C 50毫克。
狗日糧中的礦物質
鈣與磷
當鈣、磷量足夠且其他有關之營養分如鎂、維他命D、膽鹼、氟、錳等都足夠且平衡時,骨骼的發育才能達最適當,過量之鈣能引起磷的缺乏,有些食物所含之鈣、磷量都不平衡。瘦肉大約含0.01%的鈣及1.18%的磷,維持礦物質的比例(鈣:磷=1.2:1)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擁狗者想多餵瘦肉,必需再配合能提供鈣的商業化乾飼料。非經仔細的計算添加量,否則擁狗者不該自行添加鈣或鈣磷補充物。
鎂
日糧中的鎂可幫助維持良好的骨骼生長,缺乏時許多異常症狀都會產生,小狗餵與鎂輕微缺乏的日糧時,引起其腕骨關節鬆弛,小狗飼養在光滑的地板時,亦會有相同的腳情況發生,灰狗(Grey Hound)飼養在平滑水泥地時,亦會傾向於偏平足,但如在水泥地上再舖上沙時,所得的腕關節較堅實。
狗日糧中鎂缺乏時,亦會影響平滑肌組織如心臟、血管等的鈣沈積。當鎂缺乏時,狗的大動脈所含鈣量會增加到正常量的40倍,因此礦物質的需要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很明顯可看出狗日糧中鈣、磷添加過量時,會引起鎂的缺乏。
鐵
鐵缺乏會引起貧血,受十二指腸蟲感染的狗或失血的狗亦會如此,有些動物鐵缺乏時與其被毛顏色改變有關,對健康正常的狗補充少量額外的鐵是必需的。
氯化鈉
於狗日糧中,食鹽是變化最大,最有問題的營養分之一。新鮮的肉含鹽量很少,當飲水是由家裡的軟水所供應時,已能提供正常狗之全部鈉的需要量。此表示部份有心臟病的老狗可能攝取過量的食鹽,結果造成在心臟周圍與體內有液體沈積。
食鹽能維持體內的液體平衡,過量的食鹽使患腎炎狗之腎臟的過濾器損壞。食鹽亦是產生胃酸所需。高量的食鹽會使飲水量增加,其乾飼料的一般添加量為1%。
碘
碘缺乏發生在世界的某些地區,在美國許多動物包括狗和人都曾發生甲狀腺素缺乏,台灣亦曾發生過同樣的情況。甲狀腺腫大是碘缺乏的結果及甲狀腺因補償甲狀腺素分泌量少的異常生長,使用碘化食鹽能充分提供狗對碘的需要。
在實驗室外所養的動物很少發現有單一營養分缺乏症,通常營養缺乏症都是混合性的,可能包括胺基酸、礦物質、維他命或與其他疾病混合之症狀。狗對不同量之同一營養分會有不同的反應,或反應程度不同,因此使一些問題的確認及處理覺得很困難,特別是擁狗者因過量補充後所造成的結果。
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蜘蛛
蜘蛛Spider)
別被這張圖給嚇一跳! 在分類上他們自成一綱,此即蜘蛛綱或蛛形綱;這類小動物和昆蟲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昆蟲成蟲具有三隻腳,而蜘蛛則有四對;同時他們的頭上均無觸角。 旋世界已知的蜘蛛共有三萬多種;而在台灣,已知的種類最少有146種;這類動物由於能捕食昆蟲,所以在自然界的平衡上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 蜘蛛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善於結網,但是也有不結網的種類,向出現在屋舍中以蒼蠅為食的蠅虎即為一例;另外,如人們誤以為會撒尿使人皮膚潰爛的高腳蜘蛛,亦然。 能結網的蜘蛛,其位於腹下之絲腺尤為發達;蜘蛛絲原為液狀的蛋白質,一遇到空氣即硬化,頗具彈性,是他們棲息及攫捕獵物的場所。 也許會有人認為他們會吐絲,何不把他們像家蠶一般地養馴,以利織布?但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同為這種小動物有自相殘殺的習性,如果大量飼養,往往會相互攻擊,而且不易供舒適的場所以供吐絲結網;另為根據分析得知,蜘蛛的絲質不佳,因此這個念頭也只好打消。 蜘蛛的軀體分為頭胸及腹兩部分,不像昆蟲分成頭、胸、腹三部分;幼蛛在外型上酷似成蛛,能脫多次皮,但無化蛹現象。 這類的動物在以絲纏住獵物,或以口攫住獵物時,經常直接吸取體液為食,並不像一般人想像的一口一口地把獵物吃下。 許多人認為蜘蛛有毒,其實大多數的蜘蛛是無毒的;目前世界上最有名的毒蜘蛛,則非黑寡婦莫屬!但這類南美產的毒蜘蛛,只有雌蛛才會螫人;台灣也有部份種類帶毒性,像屬於黑寡婦蜘蛛屬的印度赤蜘蛛,即為其中之一;體長和黑寡婦差不多約1~1.5公分。 在台灣,常見的蜘蛛有:狼蛛類、鬼蛛類、人面蜘蛛類、長腳蜘蛛類、高腳蜘蛛類及蠅虎類等。
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
眼鏡蛇
眼鏡蛇(學名Naja)俗稱飯匙倩、五毒蛇,是眼鏡蛇屬下蛇類的總稱,主要分佈在亞洲和非洲的熱帶和沙漠地區。 [編輯] 外觀
眼鏡蛇最明顯的特徵是其頸部皮褶。該部位可以向外膨起用以威嚇對手。事實上很多蛇都可以或多或少的膨起頸部,而眼鏡蛇只是更為典型而已。眼鏡蛇的顏色多樣,從黑色或深棕色到淺黃白色。與無毒蛇不同,毒蛇的尖牙不能摺疊,因而相對較小。多數眼鏡蛇體形很大,可達1.2-2.5米長。
Cobra是「蛇」的葡萄牙語稱謂,起源於拉丁語。當16世紀葡萄牙航海家到達非洲和南亞,他們發現了眼鏡蛇並將其命名為「capelo」或者「膨頸蛇」,隨之此名稱流傳入西班牙語、法語、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
眼鏡蛇依靠神經性毒液殺死獵物。神經性毒液可阻斷神經肌肉傳導,因而出現肌肉麻痹而致命。
眼鏡蛇的天敵包括灰獴和一些猛禽:獴速度取勝直接嚼食眼鏡蛇頭部,但是在搏鬥過程中眼鏡蛇也會咬到獴,獴因此昏厥數小時後能自體排毒無事醒來,但少部份也會被眼鏡蛇吞噬。
[編輯] 分類
最常見的眼鏡蛇為印度眼鏡蛇(Naja naja),產于印度次大陸,常常被用於印度蛇藝。產于巴基斯坦和北印度的黑眼睛蛇為其一個亞種。
另一個常見品種是單眼鏡蛇(Naja kaouthia),分佈在亞洲。
除了牙咬之外,射毒眼鏡蛇(Spitting cobra)可以將毒液噴射到較大動物的眼睛里而使其暫時失明。如果清洗及時,一般不會造成永久性傷害。
眼鏡王蛇是食蛇的,其食物幾乎完全為其他蛇類,包括毒蛇。偶爾捕食小型齧齒動物和鳥類。僅在被激怒或生存受到威脅時攻擊人類。被其咬傷不經醫治的活人可在半小時之內死亡。眼鏡王蛇可達5.2米長,為世界上最大的毒蛇。
[編輯] 毒液
眼鏡蛇毒液為高危性神經毒液。被眼鏡蛇咬傷是致命的,需要立即進行專業處理。早期癥狀包括眼瞼下垂,復視,吞咽困難,暈眩,繼而逐漸出現呼吸肌麻痹。
眼鏡蛇咬傷的一般醫治辦法為使用抗蛇毒血清,並可能需要做人工輔助通氣(例如氣管插管術)直到毒液降解,病人可以自主呼吸。如醫治無效病人多於咬傷之後6-12小時死亡。死因多為呼吸麻痹(例如膈肌麻痹)而窒息
眼鏡蛇最明顯的特徵是其頸部皮褶。該部位可以向外膨起用以威嚇對手。事實上很多蛇都可以或多或少的膨起頸部,而眼鏡蛇只是更為典型而已。眼鏡蛇的顏色多樣,從黑色或深棕色到淺黃白色。與無毒蛇不同,毒蛇的尖牙不能摺疊,因而相對較小。多數眼鏡蛇體形很大,可達1.2-2.5米長。
Cobra是「蛇」的葡萄牙語稱謂,起源於拉丁語。當16世紀葡萄牙航海家到達非洲和南亞,他們發現了眼鏡蛇並將其命名為「capelo」或者「膨頸蛇」,隨之此名稱流傳入西班牙語、法語、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
眼鏡蛇依靠神經性毒液殺死獵物。神經性毒液可阻斷神經肌肉傳導,因而出現肌肉麻痹而致命。
眼鏡蛇的天敵包括灰獴和一些猛禽:獴速度取勝直接嚼食眼鏡蛇頭部,但是在搏鬥過程中眼鏡蛇也會咬到獴,獴因此昏厥數小時後能自體排毒無事醒來,但少部份也會被眼鏡蛇吞噬。
[編輯] 分類
最常見的眼鏡蛇為印度眼鏡蛇(Naja naja),產于印度次大陸,常常被用於印度蛇藝。產于巴基斯坦和北印度的黑眼睛蛇為其一個亞種。
另一個常見品種是單眼鏡蛇(Naja kaouthia),分佈在亞洲。
除了牙咬之外,射毒眼鏡蛇(Spitting cobra)可以將毒液噴射到較大動物的眼睛里而使其暫時失明。如果清洗及時,一般不會造成永久性傷害。
眼鏡王蛇是食蛇的,其食物幾乎完全為其他蛇類,包括毒蛇。偶爾捕食小型齧齒動物和鳥類。僅在被激怒或生存受到威脅時攻擊人類。被其咬傷不經醫治的活人可在半小時之內死亡。眼鏡王蛇可達5.2米長,為世界上最大的毒蛇。
[編輯] 毒液
眼鏡蛇毒液為高危性神經毒液。被眼鏡蛇咬傷是致命的,需要立即進行專業處理。早期癥狀包括眼瞼下垂,復視,吞咽困難,暈眩,繼而逐漸出現呼吸肌麻痹。
眼鏡蛇咬傷的一般醫治辦法為使用抗蛇毒血清,並可能需要做人工輔助通氣(例如氣管插管術)直到毒液降解,病人可以自主呼吸。如醫治無效病人多於咬傷之後6-12小時死亡。死因多為呼吸麻痹(例如膈肌麻痹)而窒息
鯨魚
抹香鯨 Sperm Whale
學 名 : Physeter Macrocephalus
大 小 :
出生3.5~4.5公尺長,成體12-18公尺,雄體較大,體重可達57公噸。 型態特徵 :
頭大,約佔身長40%,形如盒子,身體深灰棕至棕色,嘴側白色,窄 窄的下頷有18~25個具有功能的牙齒,上頷無齒。單一氣孔在頭前端左側,噴氣 柱向前傾,高度不超過2.4公尺。無背鰭,後背上有一隆突,其後有一連串小突起 直到尾柄末端。 自 然 史 :
曾發現一隻,一小群,50隻或更多成群出現。 8~11歲達性成熟,雄鯨 通常孤身一隻,只在繁殖季節加入育幼母鯨群體。有能力潛入1000公尺下深水,持續 1小時以上不上浮.潛入時尾鰭高舉出水面。主食魷魚,也有章魚、鮭、鱒,魟等,專以軟管動物為食物。 在抹香鯨腸內由魷魚喙骨和分泌物凝成的固體龍涎香(ambergris),重可達100公斤,是很好的香水固定劑。 分 布 :
全世界各海域都有,雌雄有不同的遷徙行為,雄者更往兩極拓展游程。
鯨魚
藍 鯨 Blue Whale
學 名 : Balaenoptera musculus
大 小 : 出生長7公尺, 成體23~27公尺,雌體稍大,在南極有大於33公尺的記錄,體重約160公噸。 型態特徵 :
是已知動物中最大的,體形細長流線形,頭寬,背觀成U型,中央有一縱脊。側觀平滑,胸鰭長尖,背鰭小,位於後背2/3處。尾鰭寬,末緣平直,中央有明顯凹刻。體背藍灰色,腹下較淺,頭為均勻藍色。全身時現褪色斑點紋。噴氣柱細高,達 9公尺,噴氣孔後有明顯之V形斑紋,可劃分頭及身體。腹部有55~88條 喉腹褶,延伸至臍部,鯨鬚板為黑色,每列270~395枚,形寬短,長度小於1公尺。
自然史 :
約10歲達性成熟 (雄22.5公尺,雌24公尺) 以單隻或成對出現,在食物豐富處可能有數隻共同出現,雌鯨每2.3年生產一次,孕期約12個月,幼鯨約於8月 齡斷乳,每年夏季迴游至兩極攝食,冬季則向赤道方向迴游,有固定行程,食物應 為淺水區 100公尺內之小甲殼類及小蝦蟹,一條藍鯨一年可進食8公噸南極蝦。
分布 : 全球海域,大洋性。
鯨魚
灰鯨 Glay Whales
學名:Eschrichtius Robustus
大小:成體的平均體長為12-15公尺,平均體重為30-40公噸。
形態特徵:
鯨脂厚度可達15-25公分,頭呈V形,噴氣孔位於頭頂的淺凹處,頭部略為拱起,身體是斑駁的灰色,上面有許多的藤壺及鯨蝨寄生,所以身體有一塊一塊白色至橘黃色的塊狀物(皮繭),腹面沒有喉腹褶,但喉部有2-7條凹槽,約130-180片鯨鬚板,呈黃白色;胸鰭小,呈槳狀,末端尖銳。
自然史:
是一種喜好游動遷徙的鯨。灰鯨在每年的4-11月往北遷徙至極地攝食區,12-4月會往南遷徙至繁殖區,主要生活在較淺水的海域或潟湖區;成鯨約5-11歲便達性成熟,成鯨在繁殖區進行交配後,經過12-13個月的懷孕期後,懷孕的母鯨會回到繁殖地生下單胎的灰鯨寶寶,2-3月為繁殖的高峰,剛出生的仔鯨全身呈暗灰色,並沒有藤壺或鯨虱寄生,初生時的體重為500-1000公斤、體長4-5公尺左右,由於母奶中的含脂肪量為55%,所以幼鯨在一出生的成長十分快速,由飼養狀態得知,仔鯨可以每天長半吋(約1.5公分)、增重25-50公斤;灰鯨的哺乳期約為9個月。
行為:
灰鯨的游泳速度較緩慢,約為4-9公里/小時,但卻有十分活躍的行為,
例如:浮窺:灰鯨經常會將頭垂直抬出水面,窺看四周,約30秒鐘以上,一般認為灰鯨藉由此動作來觀看好奇的事物,在水淺的區域時,灰鯨會乾脆將尾鰭放在海床上。 鯨尾擊浪:灰鯨將尾巴揚起,拍擊水面,此行為為社會行為的一種,求偶時,雄鯨亦會做此動作。 躍身擊浪:灰鯨會跳起,當身體離水面約3/4時,會旋轉身體並回落水面,入水時會激起大量的水花;灰鯨會在其生活的環境中重複做此動作,一般會連躍2-3次,但曾有連躍20次的紀錄。 灰鯨喜歡在淺水域沖浪,有時也會側泳於海面,十分悠哉;在深潛時會將鯨尾舉起,在淺泳時不會,在深潛較長時間前,會先浮出水面15-30秒,連續噴氣3-6次,在潛入,噴氣時噴氣柱可達3-4.5公尺,形狀呈心型或V字型。攝食方式主食為底棲端足類,灰鯨會用頭及身體的右側(有些會用左側)去掃滾海床底部,將沉澱在海床的底棲端足類動物掃起並吸食,然後藉由舌頭將水及污泥從鯨鬚間過濾出,因此灰鯨的右邊鯨鬚較短也損害的較嚴重。分佈與迴游:
灰鯨原本在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皆有分布,但在北大西洋的族群,由於人類捕鯨的關係,於17、18世紀間就已經絕滅。而北太平洋目前有兩族群,一為東岸族群:迴游路徑由墨西哥加利福尼亞半島的南方繁殖區,往北至阿拉斯加的白令海、楚克奇海及波福海西部的攝食區之間;一為西岸族群:目前觀察到的主要迴游路徑為由韓國海域往北至西伯利亞之間,按此族群目前也面臨滅絕的命運。東台灣的台東、花蓮等地區漁港,都有漁民似曾發現灰鯨的蹤跡,台灣是否有灰鯨出沒,需要進一步的確認。
森林裏的獨行俠
在森林裏獨自遊蕩的台灣黑熊
是台灣陸地上最大型的野生動物
由於黑熊研究小組三年來的努力
我們終於得以一窺台灣黑熊的神秘世界走在林木蓊鬱的八通關越嶺古道上,或許您會遇到一位年輕女生正在草叢裏忙進忙出,如果您有興致駐足攀談,她會笑聲咭咭地告訴您她和台灣黑熊的驚奇相遇:「有一次,我在森林裏揀熊大便,忽然聽到一陣刷刷刷的聲音,仔細一看,一隻熊正從樹上爬下來,當時的距離大概只有十公尺那麼遠……。另外還有一次,有隻剛離開媽媽的小熊,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誘餌太好吃了,每隔幾天牠就會來光顧陷阱,前前後後被捉到了三次……。」
深入山區追蹤熊跡
這位長得很秀氣的女生叫作吳煜慧,是「台灣黑熊研究小組」的一員,在深入中央山脈的原始森林裏已經過了三年多「逐熊而居」的生活。法文系畢業的她,談起改行研究台灣黑熊,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她笑稱大學念了五年的「登山系」,大五上學期實在閒得發慌,覺得該找點事做,於是向「台灣黑熊研究小組」負責人、人稱「熊媽媽」的黃美秀毛遂自薦。
吳煜慧坦承之前對動物沒什麼興趣,但在山上追了幾個月的熊後,發現自己竟然喜歡上了台灣黑熊,「每次看到牠們都會覺得很驚奇耶!」言談間,吳煜慧難掩興奮的神色。她因此決定投考研究所,以便將來能繼續研究台灣黑熊。經過四個月苦讀,她終於如願以償考進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台灣黑熊也就成了她論文題目的不二選擇。
胸前有著V字型白色斑紋的台灣黑熊,在台北市動物園舉辦的票選活動中,以十六萬票榮登「本土十二生肖」冠軍寶座,去年世界盃棒球賽也以牠作為大會吉祥物。台灣黑熊的「人氣指數」雖然高,但人們對這種「台灣最大型的哺乳類動物」的了解其實十分有限,尤其是牠們如何在野外生活的資料幾乎是一片空白。過去三年,黃美秀和吳煜慧等人在玉山國家公園大分山區的追蹤研究,因此更顯得彌足珍貴。
「她們不只勇氣可佳,野外獨立作業能力也不遜於巡山員。」玉管處祕書陳隆昇轉述生態攝影家鍾榮峰的話,給予黃美秀和吳煜慧極高的評價。
因為研究基地深居大分山區,她們必須背著十五公斤、有時甚至幾乎重達三十公斤的裝備,花三天時間從瓦拉米步道起點,一路翻山越嶺走到大分山屋,其間還須經過幾座破爛不堪、搖搖欲墜的吊橋和多處嚴重坍方地形。為了抓熊,她們曾在深山一連待了五十五天,也曾經在山上遇到過颱風。
「我們每個月至少要上山十天,布置陷阱抓熊,抓到熊後要替牠麻醉,趁著牠『不省人事』的一個小時,趕快上無線電頸圈、稱重、檢查。另外還要連續三天,每天二十四小時接收訊號,這時候大家就只能輪流睡覺。要是熊翻過了稜線,我們就得趕快收拾營地,背著裝備重新追起。」吳煜慧還提到,撿拾黑熊排遺及設置獸毛陷阱也是他們的工作項目。
明顯可辨的V型胸斑
熊類共可以分為北極熊、棕熊、美洲黑熊、亞洲黑熊、馬來熊、懶熊及眼鏡熊七種(也有些學者將熊貓歸為熊類)。台灣黑熊為亞洲黑熊的特有亞種,也是台灣唯一原產的熊類。亞洲黑熊過去曾廣泛分布於亞洲各地,從日本、中國到阿富汗、巴基斯坦都有牠們的足跡。據資料指出,台灣黑熊是亞洲黑熊中體型最小的一種。
提起台灣黑熊,人們多直覺聯想到牠們胸前白色月牙型(或V字型)斑紋,不少人誤以為這是台灣黑熊獨一無二的標誌,其實白色月牙型斑紋是亞洲黑熊共同的特徵,所以亞洲黑熊也被稱為「月牙熊」(Moon bear)。
牠們又俗稱「狗熊」,曾獵過兩頭台灣黑熊的玉管處巡山員林淵源認為,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牠們受驚時發出的叫聲聽起來就像狗叫聲,再加上黑熊的鼻形和狗的鼻尖十分相似。
三年來,研究小組一共抓到了十五隻台灣黑熊,除一隻小熊外,其餘十四隻都被裝上頸圈式追蹤器。根據研究小組追蹤觀察,黑熊不分晝夜都會活動,春、夏季多半是在白天活動,到了秋、冬季,活動時間會延長至晚間九點、十點,甚至更晚。牠們活躍在海拔一千兩百到一千八百公尺的原始闊葉林或以闊葉林為主的針闊葉混合林裏。
和分布在中國大陸南方的亞洲黑熊一樣,研究小組也發現,他們所追蹤的台灣黑熊並沒有冬眠的跡象。在冬季時,有些黑熊為了尋覓食物,會往低海拔地區移動。前年一月中旬,他們就曾追蹤到黑熊出沒在瓦拉米步道登山口附近,當時新聞報導還曾呼籲遊客提高警覺。
從排遺分析中也發現,黑熊的覓食習性會出現季節性變化。牠們春天吃根莖葉裹腹,夏季以楨楠屬植物的果實為主食,秋、冬則大嚼殼斗科堅果。由於大分山區遍布殼斗科的青剛櫟和鬼櫟,黑熊每到秋、冬季就會回到大分山區。但去年大分一帶的青剛櫟和鬼櫟結果累累,研究人員卻連一隻熊的影子也沒看到,吳煜慧推測,可能其他地方的青剛櫟和鬼櫟也同樣結果豐碩,另一個可能原因是,當時大分山屋和吊橋正在施工,黑熊察覺情況有異,不敢回來。
台灣黑熊是台灣最大型的哺乳類動物,大型哺乳類動物一般都需要很大的活動空間。研究小組曾追蹤過一隻母熊,發現牠的活動範廣達五十平方公里,按理公熊活動範圍應該會更遼闊。研究小組推測,這些斷肢的黑熊可能是跑到玉山國家公園範圍之外,而誤中獵人陷阱。 另外,師大生物系教授王穎則提到棲地破碎化的問題。尤其是西部山區開發高度已經高達海拔兩千五百公尺,王穎認為,山區四通八達的道路不只帶來了獵捕壓力,也使得原本需要很大活動面積的黑熊,被迫苟延殘喘於零散的原始森林中,食物不足自然會影響到母熊的繁殖能力和小熊的存活率。 沒有人知道究竟還有多少台灣黑熊在山林裏活動,根據林淵源多年來的觀察,「大分山區大概也只剩下二十多隻。」林淵源說。森林裏的獨行俠——台灣黑熊的前途並不樂觀。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台灣黑熊】學名: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英文名:Formosan black bear科屬:熊科、亞洲黑熊屬形態特徵:體長120~170公分,肩高60~70公分,最重可逾200公斤。全身披黑色粗毛,身軀壯碩,四肢粗短,前後肢都具有五趾,掌全部裸出,齒短,圓耳,短尾,鼻骨長,下顎前端有撮白色短毛,胸前有白色短毛構成的V字型白斑。生態習性:台灣特有亞種,本土最大型陸生動物。雜食性,以植物的根莖葉、殼斗科的堅果、樟科楨楠屬漿果為主食,偶而也會吃哺乳類動物、蜂巢等和臘肉、鹹魚、白米等人為食物。會隨植物分布出現季節性移動,除交配和撫育小熊期間外,通常單獨行動,並無固定居所。晝夜皆會活動。擅長爬樹。冬季時並不冬眠,部分個體會下降至低海拔地區覓食。
是台灣陸地上最大型的野生動物
由於黑熊研究小組三年來的努力
我們終於得以一窺台灣黑熊的神秘世界走在林木蓊鬱的八通關越嶺古道上,或許您會遇到一位年輕女生正在草叢裏忙進忙出,如果您有興致駐足攀談,她會笑聲咭咭地告訴您她和台灣黑熊的驚奇相遇:「有一次,我在森林裏揀熊大便,忽然聽到一陣刷刷刷的聲音,仔細一看,一隻熊正從樹上爬下來,當時的距離大概只有十公尺那麼遠……。另外還有一次,有隻剛離開媽媽的小熊,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誘餌太好吃了,每隔幾天牠就會來光顧陷阱,前前後後被捉到了三次……。」
深入山區追蹤熊跡
這位長得很秀氣的女生叫作吳煜慧,是「台灣黑熊研究小組」的一員,在深入中央山脈的原始森林裏已經過了三年多「逐熊而居」的生活。法文系畢業的她,談起改行研究台灣黑熊,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她笑稱大學念了五年的「登山系」,大五上學期實在閒得發慌,覺得該找點事做,於是向「台灣黑熊研究小組」負責人、人稱「熊媽媽」的黃美秀毛遂自薦。
吳煜慧坦承之前對動物沒什麼興趣,但在山上追了幾個月的熊後,發現自己竟然喜歡上了台灣黑熊,「每次看到牠們都會覺得很驚奇耶!」言談間,吳煜慧難掩興奮的神色。她因此決定投考研究所,以便將來能繼續研究台灣黑熊。經過四個月苦讀,她終於如願以償考進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台灣黑熊也就成了她論文題目的不二選擇。
胸前有著V字型白色斑紋的台灣黑熊,在台北市動物園舉辦的票選活動中,以十六萬票榮登「本土十二生肖」冠軍寶座,去年世界盃棒球賽也以牠作為大會吉祥物。台灣黑熊的「人氣指數」雖然高,但人們對這種「台灣最大型的哺乳類動物」的了解其實十分有限,尤其是牠們如何在野外生活的資料幾乎是一片空白。過去三年,黃美秀和吳煜慧等人在玉山國家公園大分山區的追蹤研究,因此更顯得彌足珍貴。
「她們不只勇氣可佳,野外獨立作業能力也不遜於巡山員。」玉管處祕書陳隆昇轉述生態攝影家鍾榮峰的話,給予黃美秀和吳煜慧極高的評價。
因為研究基地深居大分山區,她們必須背著十五公斤、有時甚至幾乎重達三十公斤的裝備,花三天時間從瓦拉米步道起點,一路翻山越嶺走到大分山屋,其間還須經過幾座破爛不堪、搖搖欲墜的吊橋和多處嚴重坍方地形。為了抓熊,她們曾在深山一連待了五十五天,也曾經在山上遇到過颱風。
「我們每個月至少要上山十天,布置陷阱抓熊,抓到熊後要替牠麻醉,趁著牠『不省人事』的一個小時,趕快上無線電頸圈、稱重、檢查。另外還要連續三天,每天二十四小時接收訊號,這時候大家就只能輪流睡覺。要是熊翻過了稜線,我們就得趕快收拾營地,背著裝備重新追起。」吳煜慧還提到,撿拾黑熊排遺及設置獸毛陷阱也是他們的工作項目。
明顯可辨的V型胸斑
熊類共可以分為北極熊、棕熊、美洲黑熊、亞洲黑熊、馬來熊、懶熊及眼鏡熊七種(也有些學者將熊貓歸為熊類)。台灣黑熊為亞洲黑熊的特有亞種,也是台灣唯一原產的熊類。亞洲黑熊過去曾廣泛分布於亞洲各地,從日本、中國到阿富汗、巴基斯坦都有牠們的足跡。據資料指出,台灣黑熊是亞洲黑熊中體型最小的一種。
提起台灣黑熊,人們多直覺聯想到牠們胸前白色月牙型(或V字型)斑紋,不少人誤以為這是台灣黑熊獨一無二的標誌,其實白色月牙型斑紋是亞洲黑熊共同的特徵,所以亞洲黑熊也被稱為「月牙熊」(Moon bear)。
牠們又俗稱「狗熊」,曾獵過兩頭台灣黑熊的玉管處巡山員林淵源認為,這個名稱的由來,是因為牠們受驚時發出的叫聲聽起來就像狗叫聲,再加上黑熊的鼻形和狗的鼻尖十分相似。
三年來,研究小組一共抓到了十五隻台灣黑熊,除一隻小熊外,其餘十四隻都被裝上頸圈式追蹤器。根據研究小組追蹤觀察,黑熊不分晝夜都會活動,春、夏季多半是在白天活動,到了秋、冬季,活動時間會延長至晚間九點、十點,甚至更晚。牠們活躍在海拔一千兩百到一千八百公尺的原始闊葉林或以闊葉林為主的針闊葉混合林裏。
和分布在中國大陸南方的亞洲黑熊一樣,研究小組也發現,他們所追蹤的台灣黑熊並沒有冬眠的跡象。在冬季時,有些黑熊為了尋覓食物,會往低海拔地區移動。前年一月中旬,他們就曾追蹤到黑熊出沒在瓦拉米步道登山口附近,當時新聞報導還曾呼籲遊客提高警覺。
從排遺分析中也發現,黑熊的覓食習性會出現季節性變化。牠們春天吃根莖葉裹腹,夏季以楨楠屬植物的果實為主食,秋、冬則大嚼殼斗科堅果。由於大分山區遍布殼斗科的青剛櫟和鬼櫟,黑熊每到秋、冬季就會回到大分山區。但去年大分一帶的青剛櫟和鬼櫟結果累累,研究人員卻連一隻熊的影子也沒看到,吳煜慧推測,可能其他地方的青剛櫟和鬼櫟也同樣結果豐碩,另一個可能原因是,當時大分山屋和吊橋正在施工,黑熊察覺情況有異,不敢回來。
台灣黑熊是台灣最大型的哺乳類動物,大型哺乳類動物一般都需要很大的活動空間。研究小組曾追蹤過一隻母熊,發現牠的活動範廣達五十平方公里,按理公熊活動範圍應該會更遼闊。研究小組推測,這些斷肢的黑熊可能是跑到玉山國家公園範圍之外,而誤中獵人陷阱。 另外,師大生物系教授王穎則提到棲地破碎化的問題。尤其是西部山區開發高度已經高達海拔兩千五百公尺,王穎認為,山區四通八達的道路不只帶來了獵捕壓力,也使得原本需要很大活動面積的黑熊,被迫苟延殘喘於零散的原始森林中,食物不足自然會影響到母熊的繁殖能力和小熊的存活率。 沒有人知道究竟還有多少台灣黑熊在山林裏活動,根據林淵源多年來的觀察,「大分山區大概也只剩下二十多隻。」林淵源說。森林裏的獨行俠——台灣黑熊的前途並不樂觀。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經典雜誌~
【台灣黑熊】學名: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英文名:Formosan black bear科屬:熊科、亞洲黑熊屬形態特徵:體長120~170公分,肩高60~70公分,最重可逾200公斤。全身披黑色粗毛,身軀壯碩,四肢粗短,前後肢都具有五趾,掌全部裸出,齒短,圓耳,短尾,鼻骨長,下顎前端有撮白色短毛,胸前有白色短毛構成的V字型白斑。生態習性:台灣特有亞種,本土最大型陸生動物。雜食性,以植物的根莖葉、殼斗科的堅果、樟科楨楠屬漿果為主食,偶而也會吃哺乳類動物、蜂巢等和臘肉、鹹魚、白米等人為食物。會隨植物分布出現季節性移動,除交配和撫育小熊期間外,通常單獨行動,並無固定居所。晝夜皆會活動。擅長爬樹。冬季時並不冬眠,部分個體會下降至低海拔地區覓食。
哈士奇
原產地:
西伯利亞 犬用途:
雪橇犬
簡 介:
居住在西伯利亞東北部的救基一帶丘克奇族,冬天用來拉雪橇,夏
天用來拉船的狗。
歷 史:
本世紀初期,阿拉斯加才自西伯利亞引入這種愛斯基摩犬。1909年,愛斯基摩犬參加拉雪橇比賽,締造佳績。1925年,阿拉斯加流行白喉時,油愛斯基摩犬以接力方式運送血清,救了許多生命。
特 徵:
呈杏形,雙眼距離適中及稍微傾斜。眼睛可以是啡色或藍色,又或者其中一隻眼是以上顏色亦可。毛色為灰色、黃褐色或黑色的,鼻子會呈黑色;古銅毛色的,鼻子呈肝褐色;毛色為純白的會呈肉色;粉紅色條紋的,鼻子則有可能呈白色。耳背呈拱形,耳內長有厚的毛。寒帶犬,注意不可讓牠太熱,以免中暑。
身 高:
雄犬理想高度為21~23.5吋、雌犬理想高度為20~22吋。
體 重:
雄犬體重介乎45~60磅之間、雌犬介乎35~50磅。性 格:
個性友善、溫馴、外向,而且聰明活潑,易於教導, 喜歡群體工作,但對陌生人沒有戒心,所以不太適合作護衛犬。
毛 色:
灰色、黃褐色、黑色、古銅色、純白色、粉紅條紋。有兩層豐厚的披毛,底毛柔軟濃密,外層披毛柔順貼服。
雪橇犬種:
在北極圈附近背負重物,拖曳雪橇,在人類手下工作討生活的犬種並不只哈士奇犬,尚有阿拉斯加雪橇犬〈瑪拉幕帝犬〉、愛斯基摩犬及薩摩耶犬等三種,但在世人心中,雪橇犬就是哈士奇犬,哈士奇犬就是雪橇犬。其實上述四種犬種,在萬年前均有血緣關係,在輾轉遷移過後,為適應當地環境,在體型、外貌上漸有轉變,如今只有哈士奇犬與阿拉斯加犬在外型上極為相似,但在體型上就差一大截了!
種名由來:
西伯利亞哈士奇犬〈Siberian Husky〉,從字面上來看,Siberian代表此種犬來自西伯利亞地區,為當地原生犬種。一直到十八世紀,有艘遇暴風雨漂流至西伯利亞的日本船,船員發現當地土著楚奇克人飼養一種狗,這便是哈士奇犬首次為外界所知。Husky則是因為哈士奇犬的叫聲低沉嘶啞,便稱此種犬為哈士奇犬;另一種講法則是阿拉斯加淘金客在駕馭雪橇時發出Husky的聲音〈意指沙啞的喊聲〉,而讓牠取得此種犬名。
第一印象:
體型酷似野狼,嚎叫的聲音亦與狼族無差,帶有特色的水藍眼睛,為西伯利亞哈士奇給人的第一印象。由於在國內養殖風氣尚未流行,不知道哈士奇犬的人,首先的印象還是『狼犬』,近而產生害怕的心態,避之唯恐不及。不過,在知到哈士奇犬的人的心中,卻為這種外型俊秀、體態優美、笑容甜美的犬種所深深吸引,也使得這種在原產地擔任負重工作的工作犬,在其他地區搖身一變,成為同好間的賞玩、陪伴犬了!
西伯利亞 犬用途:
雪橇犬
簡 介:
居住在西伯利亞東北部的救基一帶丘克奇族,冬天用來拉雪橇,夏
天用來拉船的狗。
歷 史:
本世紀初期,阿拉斯加才自西伯利亞引入這種愛斯基摩犬。1909年,愛斯基摩犬參加拉雪橇比賽,締造佳績。1925年,阿拉斯加流行白喉時,油愛斯基摩犬以接力方式運送血清,救了許多生命。
特 徵:
呈杏形,雙眼距離適中及稍微傾斜。眼睛可以是啡色或藍色,又或者其中一隻眼是以上顏色亦可。毛色為灰色、黃褐色或黑色的,鼻子會呈黑色;古銅毛色的,鼻子呈肝褐色;毛色為純白的會呈肉色;粉紅色條紋的,鼻子則有可能呈白色。耳背呈拱形,耳內長有厚的毛。寒帶犬,注意不可讓牠太熱,以免中暑。
身 高:
雄犬理想高度為21~23.5吋、雌犬理想高度為20~22吋。
體 重:
雄犬體重介乎45~60磅之間、雌犬介乎35~50磅。性 格:
個性友善、溫馴、外向,而且聰明活潑,易於教導, 喜歡群體工作,但對陌生人沒有戒心,所以不太適合作護衛犬。
毛 色:
灰色、黃褐色、黑色、古銅色、純白色、粉紅條紋。有兩層豐厚的披毛,底毛柔軟濃密,外層披毛柔順貼服。
雪橇犬種:
在北極圈附近背負重物,拖曳雪橇,在人類手下工作討生活的犬種並不只哈士奇犬,尚有阿拉斯加雪橇犬〈瑪拉幕帝犬〉、愛斯基摩犬及薩摩耶犬等三種,但在世人心中,雪橇犬就是哈士奇犬,哈士奇犬就是雪橇犬。其實上述四種犬種,在萬年前均有血緣關係,在輾轉遷移過後,為適應當地環境,在體型、外貌上漸有轉變,如今只有哈士奇犬與阿拉斯加犬在外型上極為相似,但在體型上就差一大截了!
種名由來:
西伯利亞哈士奇犬〈Siberian Husky〉,從字面上來看,Siberian代表此種犬來自西伯利亞地區,為當地原生犬種。一直到十八世紀,有艘遇暴風雨漂流至西伯利亞的日本船,船員發現當地土著楚奇克人飼養一種狗,這便是哈士奇犬首次為外界所知。Husky則是因為哈士奇犬的叫聲低沉嘶啞,便稱此種犬為哈士奇犬;另一種講法則是阿拉斯加淘金客在駕馭雪橇時發出Husky的聲音〈意指沙啞的喊聲〉,而讓牠取得此種犬名。
第一印象:
體型酷似野狼,嚎叫的聲音亦與狼族無差,帶有特色的水藍眼睛,為西伯利亞哈士奇給人的第一印象。由於在國內養殖風氣尚未流行,不知道哈士奇犬的人,首先的印象還是『狼犬』,近而產生害怕的心態,避之唯恐不及。不過,在知到哈士奇犬的人的心中,卻為這種外型俊秀、體態優美、笑容甜美的犬種所深深吸引,也使得這種在原產地擔任負重工作的工作犬,在其他地區搖身一變,成為同好間的賞玩、陪伴犬了!
長頸鹿
長頸鹿
·中 名:長頸鹿·學 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英 名:Giraffe·分 類:哺乳綱 偶蹄目 長頸鹿科 ·分 布:撒哈拉南部。·壽 命:最長約28年。
形態特徵長頸鹿體高可達18呎,雌性也有15呎,是四腳動物中最高的。在淡黃的底色上,有棕色的大小形狀不同的斑塊,每一個亞種(共分成8個亞種)都有不同形狀的斑紋,斑紋的顏色會隨著年齡而變深,腹部的顏色比較淡,沒有斑紋,尾巴蓬鬆,頭部有1-2對的角,牠們是唯一一出生就有角的動物,而且隨著年齡增長骨骼日益突出,牠們的角可以多達五支。舌長,眼睛大,睫毛長,脖子和四肢都很長,雌性有四個乳房。
生態習性長頸鹿的長脖子,像人類及多數哺乳動物的脖子一樣,由七節椎骨組成。每節椎骨修長,以杵臼關節互相連接,使頸部能活動自如。行走時,頭和頸前後擺動,把身體重心推前,這樣可使重達一噸的身軀前移。長頸鹿奔跑時速可達35哩,脖子隨著步伐節奏前後擺動。可能由於身軀龐大,不容易由躺臥姿勢站立起來,所以牠們通常站著睡覺。
長頸鹿可吃多種不同的樹木,不過以吃金合歡樹葉為主,長頸鹿的胃分四室,把半消化的食物吐回反芻,每一小塊食物約咀嚼40次。
長頸鹿對別的動物和善而膽小。牠們雖然可能集結大約20隻聚在一起生活,但是群居的組織頗為鬆懈。雄長頸鹿獨居或兩、三隻雌雄長頸鹿混雜群居的情形較為普遍。
生殖母長頸鹿在約一年三個月的懷孕期之後,生下一隻寶實。當接近生產時,母長頸鹿會離開團體,前往生產地點。長頸鹿站著生產。所以,長頸鹿寶寶將從兩公尺的高度掉落到地上,通常姿勢是前腳向前方推出,由頭部先出生,正如跳水的姿勢。
·中 名:長頸鹿·學 名:Giraffa camelopardalis·英 名:Giraffe·分 類:哺乳綱 偶蹄目 長頸鹿科 ·分 布:撒哈拉南部。·壽 命:最長約28年。
形態特徵長頸鹿體高可達18呎,雌性也有15呎,是四腳動物中最高的。在淡黃的底色上,有棕色的大小形狀不同的斑塊,每一個亞種(共分成8個亞種)都有不同形狀的斑紋,斑紋的顏色會隨著年齡而變深,腹部的顏色比較淡,沒有斑紋,尾巴蓬鬆,頭部有1-2對的角,牠們是唯一一出生就有角的動物,而且隨著年齡增長骨骼日益突出,牠們的角可以多達五支。舌長,眼睛大,睫毛長,脖子和四肢都很長,雌性有四個乳房。
生態習性長頸鹿的長脖子,像人類及多數哺乳動物的脖子一樣,由七節椎骨組成。每節椎骨修長,以杵臼關節互相連接,使頸部能活動自如。行走時,頭和頸前後擺動,把身體重心推前,這樣可使重達一噸的身軀前移。長頸鹿奔跑時速可達35哩,脖子隨著步伐節奏前後擺動。可能由於身軀龐大,不容易由躺臥姿勢站立起來,所以牠們通常站著睡覺。
長頸鹿可吃多種不同的樹木,不過以吃金合歡樹葉為主,長頸鹿的胃分四室,把半消化的食物吐回反芻,每一小塊食物約咀嚼40次。
長頸鹿對別的動物和善而膽小。牠們雖然可能集結大約20隻聚在一起生活,但是群居的組織頗為鬆懈。雄長頸鹿獨居或兩、三隻雌雄長頸鹿混雜群居的情形較為普遍。
生殖母長頸鹿在約一年三個月的懷孕期之後,生下一隻寶實。當接近生產時,母長頸鹿會離開團體,前往生產地點。長頸鹿站著生產。所以,長頸鹿寶寶將從兩公尺的高度掉落到地上,通常姿勢是前腳向前方推出,由頭部先出生,正如跳水的姿勢。
鯊魚種類
短尾真鯊,Carcharhinus obscurus分佈區域:大西洋兩側及墨西哥灣
生存威脅:一般漁業的獵捕及誤闖漁網而喪命 短尾真鯊是一種力量相當大的鯊魚,擁有紀錄中最強的咬合力,從一隻短尾真鯊的雙顎中,曾測出其咬合力竟高達32磅。人們常見到牠的蹤跡,牠會跟隨在船隻的後面或接近海水浴場。他在所有的鯊魚種類中擁有最小的體內潛在彈力。短尾真鯊是一種大型的鯊魚,雖然甚少有短尾真鯊攻擊人類的紀錄,且很少聽說他會對潛水員、泳客及衝浪者採取類似的攻擊,但牠還是具有明顯的危險性。
大西洋鯖鯊,Lamna nasus分佈區域:北大西洋的大陸週邊海域、地中海、南太平洋及南印度洋。
生存威脅:因為大西洋鯖鯊十分值錢所以常成為被獵捕的目標,並常因為誤闖漁網而喪命。大西洋鯖鯊是貪吃的獵食者,牠的體態流線,移動快速,常在海水表面追逐鯖魚及鯡魚。就像鳥類及哺乳類一樣,牠的「溫血」特性使牠始終保持高於周圍海水的體溫。由於大西洋鯖鯊的體型大小及活動力,所以常被認為具有潛在的危險性,但牠鮮少攻擊人類及船隻。事實上,由於大西洋鯖鯊偏好華氏 65 度或更低的水溫,所以在一般的情況下,牠不太可能接觸到人類或船隻。
姥鯊,Cetorhinus maximus分佈區域:溫帶及北方海域
生存威脅:一般漁業的過度捕獲及娛樂性的非法捕獲,並常誤闖漁網而喪命。姥鯊只略小於鯨鯊,為體型第二大的鯊魚。牠會張著嘴緩慢巡游在海面上,從奔流過牠嘴中的海水裡濾食。由於牠的肝油可用來作為油燈的燃料,近年來又成為化學合成物的原料,所以幾世紀以來,姥鯊在全球都遭到商業性的捕獲。 姥鯊只有在被魚叉擊中時才會攻擊船隻,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
烏翅鯊,Carcharhinus limbatus分佈區域:全球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
生存威脅:烏翅鯊是一種移動相當快速的鯊魚,不論是各種魚 類、小型鯊魚、頭足類動物 (例如烏賊) 及大型甲殼類動物 (例如龍蝦),都是牠的食物。當漁船在海面丟棄一些不要的魚類時,這類鯊魚會相當興奮的聚集在一起穿梭捕食腐魚。 烏翅鯊被視為具有潛在的危險性,特別是使用魚叉捕魚的漁夫,身上帶著所捕獲的魚類時,要特別注意其周圍有無烏翅鯊出沒。
沙虎鯊,Carcharias taurus 分佈區域:全球的熱帶及溫帶海域
生存威脅:商業性捕殺沙虎鯊是第一個受到全面性保護的鯊魚種類。由於沙虎鯊會在固定時節,在特定的沿岸海域聚集與交配,所以很容易成為被人類獵捕的目標。因此牠們的數量很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消失殆盡。 沙虎鯊是一種具有明顯利齒的大型鯊魚,且被認為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沙虎鯊曾有對人類採取未成功,與非致命性的攻擊紀錄。
鯨鯊,Rhincodon typus分佈區域:全球的熱帶及溫帶海域
生存威脅:商業及傳統漁業的捕殺 鯨鯊不但是最大的鯊魚,也是海洋中體型最大的魚類。鯨鯊攝食的方式是浮游在海面,將甲殼類動物及小型魚類吸入牠的大嘴中。一些位於印度洋及西太平洋的熱帶國家,有時會獵捕鯨鯊以取得牠的魚肉、魚皮、及魚翅,但目前鯨鯊在許多地方已被列為保育類動物。 鯨鯊被認為是對人類無害的鯊魚,雖然偶而會撞攻漁船,但通常都是因為受到吊掛在船舷外側的魚隻吸引的緣故。
鈍鼻六鰓鯊 ( Bluntnose sixgill shark),Hexanchus griseus分佈區域:遍佈全球各地
生存威脅: 雖然這類鯊魚在美國大西洋沿岸海域並不常見,但鈍鼻鯊在地中海的數量卻相當多,由於牠會趕走值錢的魚類,所以在當地並不受到歡迎。鈍鼻鯊不但只是硬骨魚類的掠食者,更喜歡吃被魚鉤纏身或身陷漁網中的魚隻。 潛水員表示,鈍鼻鯊是一種深水魚類,不常主動和人類接觸。但有時鈍鼻鯊會對潛水員作出空咬的動作,且似乎作勢要攻擊人類。然而類似這樣的接觸,並沒有留下任何造成嚴重傷亡的紀錄。
大青鯊,Prionace glauca 分佈區域:遍及熱帶及溫帶海域
生存威脅:每年有上百萬隻大青鯊,因誤闖延繩釣及流網漁場而成為「意外捕獲品」。 體態流線,並有遷徙習性的大青鯊,在海洋生態系統中似乎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大青鯊是一種分佈區域最廣,成長速度最快的鯊魚,但有關牠的一生及確實的數量仍是未知。 大青鯊的個性相當好奇卻又害羞,常會在潛水員及游泳者的附近繞圈子。但大青鯊曾經攻擊過人類,在二次大戰期間,因為被認為是吃掉沉船倖存者的兇手而惡名昭彰。
大白鯊是個擅長偽裝的掠食者
大白鯊是最大的獵食性魚類,由於大白鯊的上下顎並未和頭部緊密相連,牠可以將上顎向上和向前延伸吞下獵物,有時甚至能將獵物一口吞下,也可以一口氣吞下一整隻海豹。 由於大白鯊的上下顎並未和頭部緊密相連,牠可以將上顎向上和向前延伸吞下獵物。 大白鯊由於身體龐大,並不像其他鯊魚那麼靈活。但大白鯊卻是絕佳的獵人,因為牠總能出其不意或利用偽裝來獵食。牠的上半身顏色很暗,下半身很明亮,牠們能藉著這種保護色悄悄的逼近獵物。當牠從下方來襲時,由於牠的顏色和深海接近,要等到牠發動攻擊時才會被發現。牠很少從上方攻擊,但牠從上方來襲時,白色的下側和海水反映出的明亮天色融為一體。 最小的鯊魚
是侏儒角鯊,鯊魚的體長約6-8寸,重不到1磅。不過半數種類的鯊魚都不超過1公尺。最大的獵食性鯊魚則是大白鯊,可一口氣吞下整隻海豹。
鯊魚大多以腐肉為生
鯊魚以受傷的海洋哺乳類、魚類和腐肉為生,剔除動物中較弱的成員。鯊魚也會吃船上拋下的垃圾和其他廢棄物。此外,有些鯊魚也會獵食各種海洋哺乳類、魚類和海龜和螃蟹等動物。有些鯊魚能幾個月不進食,大白鯊就是其中一種。據報導,大白鯊要隔一、兩個月才進食一次。
生存威脅:一般漁業的獵捕及誤闖漁網而喪命 短尾真鯊是一種力量相當大的鯊魚,擁有紀錄中最強的咬合力,從一隻短尾真鯊的雙顎中,曾測出其咬合力竟高達32磅。人們常見到牠的蹤跡,牠會跟隨在船隻的後面或接近海水浴場。他在所有的鯊魚種類中擁有最小的體內潛在彈力。短尾真鯊是一種大型的鯊魚,雖然甚少有短尾真鯊攻擊人類的紀錄,且很少聽說他會對潛水員、泳客及衝浪者採取類似的攻擊,但牠還是具有明顯的危險性。
大西洋鯖鯊,Lamna nasus分佈區域:北大西洋的大陸週邊海域、地中海、南太平洋及南印度洋。
生存威脅:因為大西洋鯖鯊十分值錢所以常成為被獵捕的目標,並常因為誤闖漁網而喪命。大西洋鯖鯊是貪吃的獵食者,牠的體態流線,移動快速,常在海水表面追逐鯖魚及鯡魚。就像鳥類及哺乳類一樣,牠的「溫血」特性使牠始終保持高於周圍海水的體溫。由於大西洋鯖鯊的體型大小及活動力,所以常被認為具有潛在的危險性,但牠鮮少攻擊人類及船隻。事實上,由於大西洋鯖鯊偏好華氏 65 度或更低的水溫,所以在一般的情況下,牠不太可能接觸到人類或船隻。
姥鯊,Cetorhinus maximus分佈區域:溫帶及北方海域
生存威脅:一般漁業的過度捕獲及娛樂性的非法捕獲,並常誤闖漁網而喪命。姥鯊只略小於鯨鯊,為體型第二大的鯊魚。牠會張著嘴緩慢巡游在海面上,從奔流過牠嘴中的海水裡濾食。由於牠的肝油可用來作為油燈的燃料,近年來又成為化學合成物的原料,所以幾世紀以來,姥鯊在全球都遭到商業性的捕獲。 姥鯊只有在被魚叉擊中時才會攻擊船隻,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
烏翅鯊,Carcharhinus limbatus分佈區域:全球的熱帶及亞熱帶海域
生存威脅:烏翅鯊是一種移動相當快速的鯊魚,不論是各種魚 類、小型鯊魚、頭足類動物 (例如烏賊) 及大型甲殼類動物 (例如龍蝦),都是牠的食物。當漁船在海面丟棄一些不要的魚類時,這類鯊魚會相當興奮的聚集在一起穿梭捕食腐魚。 烏翅鯊被視為具有潛在的危險性,特別是使用魚叉捕魚的漁夫,身上帶著所捕獲的魚類時,要特別注意其周圍有無烏翅鯊出沒。
沙虎鯊,Carcharias taurus 分佈區域:全球的熱帶及溫帶海域
生存威脅:商業性捕殺沙虎鯊是第一個受到全面性保護的鯊魚種類。由於沙虎鯊會在固定時節,在特定的沿岸海域聚集與交配,所以很容易成為被人類獵捕的目標。因此牠們的數量很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消失殆盡。 沙虎鯊是一種具有明顯利齒的大型鯊魚,且被認為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沙虎鯊曾有對人類採取未成功,與非致命性的攻擊紀錄。
鯨鯊,Rhincodon typus分佈區域:全球的熱帶及溫帶海域
生存威脅:商業及傳統漁業的捕殺 鯨鯊不但是最大的鯊魚,也是海洋中體型最大的魚類。鯨鯊攝食的方式是浮游在海面,將甲殼類動物及小型魚類吸入牠的大嘴中。一些位於印度洋及西太平洋的熱帶國家,有時會獵捕鯨鯊以取得牠的魚肉、魚皮、及魚翅,但目前鯨鯊在許多地方已被列為保育類動物。 鯨鯊被認為是對人類無害的鯊魚,雖然偶而會撞攻漁船,但通常都是因為受到吊掛在船舷外側的魚隻吸引的緣故。
鈍鼻六鰓鯊 ( Bluntnose sixgill shark),Hexanchus griseus分佈區域:遍佈全球各地
生存威脅: 雖然這類鯊魚在美國大西洋沿岸海域並不常見,但鈍鼻鯊在地中海的數量卻相當多,由於牠會趕走值錢的魚類,所以在當地並不受到歡迎。鈍鼻鯊不但只是硬骨魚類的掠食者,更喜歡吃被魚鉤纏身或身陷漁網中的魚隻。 潛水員表示,鈍鼻鯊是一種深水魚類,不常主動和人類接觸。但有時鈍鼻鯊會對潛水員作出空咬的動作,且似乎作勢要攻擊人類。然而類似這樣的接觸,並沒有留下任何造成嚴重傷亡的紀錄。
大青鯊,Prionace glauca 分佈區域:遍及熱帶及溫帶海域
生存威脅:每年有上百萬隻大青鯊,因誤闖延繩釣及流網漁場而成為「意外捕獲品」。 體態流線,並有遷徙習性的大青鯊,在海洋生態系統中似乎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大青鯊是一種分佈區域最廣,成長速度最快的鯊魚,但有關牠的一生及確實的數量仍是未知。 大青鯊的個性相當好奇卻又害羞,常會在潛水員及游泳者的附近繞圈子。但大青鯊曾經攻擊過人類,在二次大戰期間,因為被認為是吃掉沉船倖存者的兇手而惡名昭彰。
大白鯊是個擅長偽裝的掠食者
大白鯊是最大的獵食性魚類,由於大白鯊的上下顎並未和頭部緊密相連,牠可以將上顎向上和向前延伸吞下獵物,有時甚至能將獵物一口吞下,也可以一口氣吞下一整隻海豹。 由於大白鯊的上下顎並未和頭部緊密相連,牠可以將上顎向上和向前延伸吞下獵物。 大白鯊由於身體龐大,並不像其他鯊魚那麼靈活。但大白鯊卻是絕佳的獵人,因為牠總能出其不意或利用偽裝來獵食。牠的上半身顏色很暗,下半身很明亮,牠們能藉著這種保護色悄悄的逼近獵物。當牠從下方來襲時,由於牠的顏色和深海接近,要等到牠發動攻擊時才會被發現。牠很少從上方攻擊,但牠從上方來襲時,白色的下側和海水反映出的明亮天色融為一體。 最小的鯊魚
是侏儒角鯊,鯊魚的體長約6-8寸,重不到1磅。不過半數種類的鯊魚都不超過1公尺。最大的獵食性鯊魚則是大白鯊,可一口氣吞下整隻海豹。
鯊魚大多以腐肉為生
鯊魚以受傷的海洋哺乳類、魚類和腐肉為生,剔除動物中較弱的成員。鯊魚也會吃船上拋下的垃圾和其他廢棄物。此外,有些鯊魚也會獵食各種海洋哺乳類、魚類和海龜和螃蟹等動物。有些鯊魚能幾個月不進食,大白鯊就是其中一種。據報導,大白鯊要隔一、兩個月才進食一次。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大象說明
泰國北部的雨林裏,象夫騎著他的愛象來到河邊洗澡
大象天生愛水,象夫經常利用這段時光與大象培養感情
自從有了馴化的大象,就有象夫這種行業
他們的情誼歷經千古而不曾改變
亞洲象也是亞洲最具代表性的動物
在亞洲人的信仰、戰爭、藝術、醫藥、工作及日常生活中
亞洲象與人類的親密關係已有好幾千年歷史
然而二十世紀初,地球上曾經還有二十多萬頭亞洲象
如今僅存數量只剩三萬五千到五萬頭之間
為了生存空間,人象之爭愈演愈烈
這群亞洲人的千年老友,生存愈來愈困難
台北動物園的亞洲熱帶雨林區裏,林旺甩鼻擺尾,兀自嚼著牠最愛吃的甘蔗。八十五歲了,臉上的老人斑愈來愈多,但牠腦袋的縐折裏,仍然深深刻著這一輩子走過的痕跡。
林中之王的記憶
「大象永遠不會忘記(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這句美國成語,把源自希臘俗諺的「永不忘記傷害的駱駝(The camel never forgets an injury)」替換成大象,因為大象的記憶力比駱駝更為驚人。
研究大象的動物學家,都強調大象記憶絕佳。一頭馴化的工作象,可以記得至少四十個來自象夫的指令;牠同時能辨認許多人、動物,以及生活的點點滴滴,即使平均壽命達五、六十年,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牠曾經遭受過的恩惠與傷害。而大象之所以有別於其他動物,就是因為牠們的腦子會在有生之年繼續發展,腦容量通常可以增加百分之六十五。
此時的林旺,應該還記得十六年前,從圓山搬到木柵時,跌落壕溝的那一跤。
四十八年前,剛搬進圓山動物園,與當時年僅五、六歲的馬蘭,硬是結為夫妻;新婚之夜,受到小嬌妻的冷落,接二連三吃閉門羹。
也許牠還懷念著牠的元配阿沛,那是五十五年前,夫婦倆隨著孫立人將軍從珠江口離了岸,經過兩天兩夜的折騰,來到高雄港;不意阿沛竟意外死亡,牠的骨骼標本至今還陳列在台灣博物館裏。
更早的一甲子之前,林旺的本名該是叫做「阿美」,緬甸語的意思是「林中之王」。在「中國遠征軍」來到之前,二十六歲的林旺正夥同十三位同伴,為日軍拖砲、搬運糧彈。
這一輩子,林旺是再也回不到故鄉了,在那遙遠的緬甸山區,在那濕熱多雨的熱帶雨林裏。
台灣原本不曾有過大象的足跡,一頭來自緬甸的大象明星,把這種亞洲最具代表性的動物──亞洲象(Elephas maximus),活生生地刻畫在許多台灣人的童年記憶裏。
亞洲象,華聖頓公約組織(CITES)列為附錄第一的瀕臨絕種動物,主要棲息地以印度次大陸、斯里蘭卡為核心,向東達緬甸、泰國、越南等南亞國家,往南延伸至、馬來半島、婆羅洲、蘇門答臘等東南亞地區,大約有三萬五千隻到五萬隻左右的亞洲象,分散在十三個國家、四十四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亞洲象自從五千萬年前與牠的兄弟非洲象分家之後,牠們的生活領域不像今天這般局促,從西亞的兩河流域,往東延伸到中國的黃河流域,都曾經有牠們活躍的蹤影。
未曾深化中國的大象文化
中國人與大象的關係,光是甲骨文的象形文字中,從大象形貌轉換而來的「象」字,就足以代表中華文化起源的時候,曾經是與大象為伍的。
四千多年前,正值中國的仰韶文化,相傳舜在歷山(今天山西一帶)教人農耕時,曾經馴服了一頭公野象,為他耕田。直到三千年前,青銅時代的商朝仍然有過殷人騎象攻打東夷的紀錄。當時黃河流域森林覆蓋率高,大象在華北平原上優游漫步,極為稀鬆平常。
大象這種象徵孔武有力的巨獸,祭典儀式時,化為青銅器裏雕琢精密的雕塑;長長的象牙,成為中國工藝最上乘的精品;堅硬的象皮,被製成抵擋弓箭的盔甲。就連皇帝駕崩之後,也要用巨大石象守在皇陵之前,生生世世捍衛著皇權。
當然偏好以動物為藥材的中醫藥材裏,大象也不被放過。例如象牙被用來做為利尿劑,治療癲癇、骨髓炎、天花、黃疸、不孕症;象肉是治瘡疤的藥方,牠的膽汁可治口臭,象的眼球混合乳汁可用來治療眼疾,象皮可以治療外傷及皮膚潰爛,象骨是解毒劑,也可以治療嘔吐、腹瀉、改善食慾不佳。
然而中國這個在北方建立起來的文明,與大象的情誼並沒有維持多久,隨著漢人勢力擴張,大象的生活領域一再退讓。到了公元五百年左右的南北朝,長江以北已經沒有野象的蹤跡;十七世紀初的明朝末年,只剩湖南、兩廣還有野象出沒。到了二十世紀,野生大象一度從中國境內全面消失,直至九○年代,近百頭的野生象從雲南西雙版納「回國」,如今已回升到三百頭左右。
數千年來,真正從生活上落實所謂「大象文化」的,也只有雲南的少數民族了。漢朝司馬遷的《史記》〈大宛列傳〉曾經記載:「有乘象國,名約滇越。」這裏的滇越,就是今天的雲南。
象在雲南的歷史上,有用來作戰,有馴養牠來犁田、搬運木材貨物,也有當成坐騎。明朝洪武及萬曆年間,明軍在平定雲南的時候都碰過象陣,戰況慘烈,還把擊斃的象「烹以饗士」,犒勞軍隊。
明熹宗天啟年間,在平定滇東盜匪的一次戰鬥中,有一頭象「噴鼻中泥水作雲霧,直挫賊鋒……復捲一悍賊擲天墜地,蹴踏如糜」,後來這頭象中毒箭而亡,軍民還為牠立象冢,並有墓誌銘記載牠的功績,這座墓至今仍然保留著。
明代以來,傣族的最高統治者劃地養象,設有象官、象奴,給養象田,當成坐騎的大象就好比今天的賓士轎車,是尊貴身分的象徵。不過隨著「象口」減少、甚至一度消失,馴象技術也跟著失傳。直到一九九六年,西雙版納孟養自然保護區的野象谷成立了一所大象訓練學校,中國行將泯絕的大象文化,才又從這裏找回一點薪傳。
象頭神風靡南亞
整個亞洲,人類與亞洲象建立起的微妙情誼,能歷經亙古而不變的,就要算印度古文明了。
對印度人來說,亞洲象不只是「一頭會馱重或征戰的動物」,在人們的生活及文化上,已經和大象不可分割,印度就有一門學問,叫做大象學(Gajasastra)。即使今天亞洲象數量銳減,印度的大象仍然占亞洲象的百分之五十七。
古印度的宗教文學文獻吠陀(Veda)提到,公元前一千二百到一千五百到年前就已經有馴化的大象,牠們被稱為有「手」(hastin)的野獸,意指大象長長的鼻子,今天,印度語的大象就叫做hasti。
也的確,大象那布滿五萬條肌肉的長鼻子,既強而有力,同時又柔軟嬌弱。當牠發威的時候,或者甩「手」一揮,重擊敵人,或者把對方纏繞捲起,猛地往地上摜;另一方面,它也是一隻靈巧的手,不論吃東西、摘花、撿硬幣、剝香蕉,或者與對方輕柔撫觸,沒了這隻手,大象可能一刻都活不下去。
印度廟裏,或者印度民眾家裏的神龕前,少不了印度人又敬又愛的象頭神甘尼沙(Ganesha)。甘尼沙的塑像變化萬千,但不外乎騎在一隻名叫發哈納(Vahana)的黑鼠上,這是祂御用的僕人和交通工具;祂的脖子上掛著一串花環,頭戴金黃色的皇冠,象牙一隻完好,另一隻則斷了半截,蜷曲的鼻子垂掛在祂的大肚子上,四隻手有的持著匕首、叉子、鞭繩、死者頭顱,有的則握著貝殼、鐵餅、棍棒,以及祂最喜愛的甜米球。
甘尼沙是濕婆神(Siva)的兒子,因為一場誤會,被父親砍下頭顱,祂的母親雪山女神帕娃蒂 (Parvati)得知後,邀集眾神讓兒子起死回生,後來接上一顆公象的頭,甘尼沙果然復活了,成為日後印度人崇拜的象頭神。
過去印度人寫書信,總會先在開頭寫上:「榮耀歸於甘尼沙……。」又因為甘尼沙以親切、仁慈、聰慧著稱,一般相信牠能帶來智慧,消除災禍,所以印度人往往在做生意、求學之前,先參拜一下甘尼沙,祈求象頭神保佑。當然,甘尼沙那胖嘟嘟、帶點滑稽的形象,也隨著印度教徒的擴散,傳遍東南亞。
訂閱:
文章 (Atom)